敘 舊 - 陶傑

敘 舊 - 陶傑

前殖民地一位退了休的高官路過香港,一起敘敘。
老先生回祖家多年,髮已斑白。公開的時候,跟離任的港督一樣,一句話也不評論。私底下,視乎心情與投機,還是會說幾句真實的觀感。
「香港變成今天這個樣子,你們真高明,」我說:「過渡期十五年,布的一場棋局,在這麼多年之後才看得出來,英國人是權謀的高手。」
對方微微一笑,提了幾個今天活躍官場的精英名字,說了一番不便公開的評論。
「問題出在『港人治港』四個字,」我說:「有一點歷史遠見的人就知道,行不通的。你們比誰都清楚,但既然要強硬收回,當然也不可以說破。順着他當時的萬丈豪情,他說要高官本地化?好好好,盡量提拔好了,不要得罪人,結果成為今天這個爛攤子。」
來客這時說話了:「這批人的弱點,是從來不讀書。他們在當政務官的時候,排隊等着升遷,根本不必進修,下午四時下班,忙着打麻將,周末就進馬會。」
「但你們卻向全世界宣傳,說他們是全球第一流的行政管理人才呀,」我打個哈哈:「就像從前廣東西關的大富人家,財主佬的太太死了,娶了填房。姨太太怎樣對待前妻遺下來的大兒子?是虐待,還是故意要他起早摸黑的上山劈柴,洗衣服燒飯?都不是。聰明的姨太太,必定會採取『後底乸縱仔』的謀略,前妻的兒子,故意寵愛他,把他慣壞,讓他吃魚翅、穿金銀、玩女人、抽大煙。自己生的兒子呢?姨太太偏偏要打罵他,給他一碗粗飯吃,讓他學會在艱難中培養堅毅的人格。」
英國老頭笑而不答,但聆聽甚為認真。我接下去:「最後,財主佬前妻的孩子,慣縱成二世祖,姨太太的親兒,卻成了人才。英國的寄宿學校為自己培養精英,宿舍缺衣少食,讓孩子攀山打欖球。你們在香港豢養的這一批,卻讓他們一個個高薪厚祿,跑馬打高爾夫球,可見聰明的人,不分中西,從西關大宅的姨太太,到殖民地主,時世各異,此心相同。」
「這就是人類學了,」來客乾一杯香檳。我說:「你們教出來的人,不讀書,不思想,香港今天才有什麼o靚模的賣肉書展,這就是『港人治港』的鮮活注釋。你們太成功了,五千萬的島國,一度統治半個地球,怪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