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談安樂死阿斌改變了 反思成與敗

不再談安樂死
阿斌改變了 反思成與敗

經濟不景,勵志書總可為脆弱心靈注一口興奮劑。鄧紹斌(阿斌)07年推出《我要安樂死》,說他不想偷生的故事。兩年後,阿斌改變了,他不再談死,而是反思成敗得失,花了八個月寫成《總有一次失敗》,在書展售賣。阿斌說,成書動機,是看不過眼這一代年輕人生命力薄弱,希望教曉他們失敗乃成功之母的真諦。
阿斌出版《我要安樂死》後,找回存在價值,但如何打發時間才不會浪費光陰?他決定籌備第二本書,但為題目苦苦思量。某天,一群預科生到病房探望他,他發現眼前一班年輕人完全沒有朝氣勃勃的氣息,眼神恍惚,不敢說話。

希望年輕人勇敢面對

阿斌察覺這班青年缺乏自信,皆因怕失敗。他在新書自序說,希望生命力薄弱的年輕一群不但要認識失敗,更要勇敢面對及處理失敗。
卧床13年的阿斌邀來13名朋友,包括「老友」沈祖堯、「恩人」車淑梅、「肥胡」胡定旭、「紅粉知己」陳凱欣等,暢談各人經歷及成敗得失。阿斌說,受訪者各有不同性格特質,大部份不覺得自己是強者,「但在我心目中,他們跨越一次又一次的失敗。」
阿斌在後記談及他對失敗看法:「談論失敗,我是無敵,頭13年卧在病床竟是連一件正經事也沒有幹,問世間誰與爭鋒?我最具資格認為失敗後是可以頹廢,但不能借酒消愁,因為酒入愁腸愁更愁……無論時間耗掉了多長也好,總有一天會從死胡同裏想通……時間真的能將一切沖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