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直左右股市發展的因素,主要是量化寬鬆引發的資產膨脹以至通脹預期,以及經濟衰退伴隨的通縮陰霾。美國CPI數據顯示,通脹上升壓力自去年7月觸頂之後一路下滑,直至6月份的最新數字仍反映消費物價的按年增長仍陷於負數區間。這對於消費者而言似乎是好消息,但對未來企業盈利及工資增長方面的預期,以至對股市風險承受意欲則屬負面,而商品價格欠缺催化上升因素,亦將影響資源類股的表現。
聯儲局指通脹溫和
美國聯儲局於6月23日議息會後的聲明中表示,產能的剩餘將抵銷物價上升壓力,藉此釋出暫時未會考慮刺激經濟的退出策略以及加息的打算。
上周三(15日)公佈的上月議息會議紀錄中,解釋此前宣佈暫時不考慮擴大抵押債券和國債購買規模(即量化寬鬆政策實施)的主因,是因為不敢肯定其效果是否將引起市場對通脹升溫的預期;其後又表示美國經濟衰退快將結束,並將於下半年回復成長,因此調高明年經濟增長預期至超過2%;美聯儲局於不足一個月內兩度給予市場通脹只會溫和上升及經濟復蘇萌芽的信心,令股市氣氛亦因此得到支持。
不過,從目前的宏觀情況來看,並非全部迹象均指向平坦的復蘇之路。聯儲局官員亦坦言,失業率將持續上升並超過此前的預期,預計明年失業率將突破10%。另一方面,美國儲蓄率於5月份上升至6.9%,為過去15年來高點,一反美國人過往借貸消費的模式,反映政府之前推出的刺激經濟措施包括退稅等,仍未能提升消費意欲及提振對未來經濟前景的信心,這對於佔美國經濟最大部份的消費,及依賴美國消費者的全球出口皆屬不利。
美元美債走勢關鍵
雖然,目前信貸緊縮已得到紓緩,但美國國債孳息率於5月底一度升至六個月以來的最高,除了反映市場對通脹回升的預期,更大可能是由於美國巨額財赤及連發新債,令國際投資者及央行將要求更高的風險溢價才願意投資美債。早前長息上升便曾令房屋貸款利率回升,亦造成整體融資成本的上升壓力,效果已等同加息。
未來關鍵是必須留意美元及美債走勢,美元若持續弱勢,將令通脹預期上升,而債息上升則會對經濟形成收縮壓力,兩種力量現正在角力,但考慮到預期經濟只會恢復輕微增長,故未來出現滯漲局面的機會及風險可能較大。
經濟增長緩慢對盈利的損害最終將反映在股市。筆者大膽假設若美元於未來數周持續弱勢,甚至美滙指數跌破現水平的支持,或債券孳息率抽升,屆時美股便將會受壓,我們將面臨美元、美債及美股同時下跌的可能。相信部份企業業績理想對股市帶來的刺激作用將逐漸消退,美股近兩日的走勢仍屬熊市反彈,第三季仍存在由於經濟不穩定所帶來的潛在風險。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潘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