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星期內,中共最高領導層連下兩個「聖旨」,包括《關於實行黨政領導幹部問責的暫行規定》和《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不約而同的將矛頭直指各級中共幹部,被視為重藥去治吏的訊號。
吏治是歷朝皇帝最頭痛的問題;中共建政後,問題更甚,在黨國體制下,中共對社會的控制無孔不入,中共的直接管治由以往的郡縣,「進步」到每條自然村都派駐黨員幹部,以致官僚人數急劇膨脹,今日吃皇糧的已有五千萬人,官民比例由清末一比九百一十一升至今日一比二十六。中共官僚不僅人數眾多,且專權弄權貪污腐敗不在少數,以致官僚本身成為危害社會穩定的主要因素。
近年全國各地的「群體性突發事件」,也就是官逼民反的騷亂,無論規模,還是反抗的激烈程度,都是日趨嚴重。據官方數字,一九九三年,社會騷亂一萬宗,十年內年均增長一成七,至○三年達到六萬宗,前兩年進一步攀升至八萬六千宗,而參與騷亂的更突破三百萬人。從○五年浙江畫水鎮數萬村民抗議化工廠污染,到前兩年廣西博白計生風暴、去年貴州甕安一名少女死亡觸發萬人騷亂,以及上月湖北石首數萬民眾與公安衝突、新疆烏魯木齊的維族騷亂等,一次比一次暴烈。
這些騷亂,無論導火線是甚麼,背後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跟官僚腐敗息息相關。中央要依仗各級官員落實政策,維持政權有效運作,因而賦予他們極大權力;另方面,中共當局對老百姓極不信任,因而奪走公民大部份權利。在此情況下,官僚變成沒有民間監督的特權階層,他們不惟下、只惟上。而且,他們食好、住好、玩好,出入豪華轎車、前呼後擁的排場,錢都是來自老百姓,以致對民眾的剝削,日甚一日。
在此體制下,惟有中央可節制地方幹部、阻止他們胡作非為。因此,《問責條例》規定,黨政幹部若濫權失職導致群體性事件,又或處理失當,都會被問責;而《巡視條例》則將派駐「欽差」的做法制度化,增加中央領導的耳目,防止地方官員欺上瞞下,消除「政令出不了中南海」的尷尬。
不過,這種治吏藥方只可治標,沒法根治問題,過去中南海不知下了多少道類似的「聖旨」,效果如何,有目共睹。要對付官場敗壞,防止官員濫權,從而令老百姓安居樂業,只有一個方法,就是讓老百姓擁有真正權力去監督官員,追究失職濫權者,其他藥方,可以休矣!
張華
逢周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