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看到這樣的句子:「這三個人風馬牛不相及,怎麼糾纏到一塊?」或「兩件事根本就風馬牛不相及,不可相提並論。」
「風馬牛」不相及,對,但為什麼沒人說「雨貓狗」、「電雞鴨」、「雪蛇鼠」?牠們也不相及呀。
當然有出處:《左傳.僖公四年》。魯僖公四年(西元前六五六年)乃春秋初年,周天子地位開始衰微,五霸崛起,問鼎中原虎視眈眈。楚國使者與齊國宰相談判時道:「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弱質問強亦不量力。而且投訴人家何以無故踐踏自己的土地,更非智慧之語。
這些爾虞我詐你搶我奪的戰爭一點也不吸引,若非甲死,便是乙亡。古來征戰何須請示?誰管南北西東?只有強者得天下,弱者不是投降臣服便是被殲滅吞併,成王敗寇不必多言。
不過後人引用之,形容互不相干毫無關係。其中的「風」,有放逸、出走、失散之意,「即使馬、牛走失了,也不會跑到對方的邊境」──才怪,自己不走失,人家來圈,奈何?
你看,非法賽車與搵食的士也互不相干,警方堵截的失策安排,還不是連車帶命做路障撞成一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