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書展,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很應該去一趟。全靠政府這些年來不斷清拆、重建、填海,激發了港人對這城市過去現在未來的關心,也催生了一批本土文化、社區保育、城市規劃的書籍。「文化葫蘆」準備將牛頭角下邨的雜貨舖重現灣仔會展,賣的卻是柴米油鹽以外的精神食糧,有反思填海的《活埋.維多利亞》、有記錄保衞皇后碼頭運動的《皇天后土》。
記者:陳沛敏
文化葫蘆將在書展推出六本新書,出版人霍文雯說:「香港近年急速發展同重建嘅步伐,唔止令舊區、海港同歷史建築消失,亦令本土文化消失。究竟香港需要點樣嘅城市景觀、本土文化同社會價值,好值得當權者同大家反思。」
攝影師馮漢柱花四年時間拍攝中環填海和維港變化,《活埋.維多利亞》既是記錄,也是控訴。謝至德的《皇天后土》透過鏡頭重現皇后碼頭的日與夜,以及兩年前那段抗爭的人和事、樂與怒。藝術家李民偉帶着尼龍摺床進佔彌敦道、時代廣場、西九長廊的公共空間,展開一段城市景觀之旅,收錄在《與床對話》。
謝至德在《皇天后土》更記述了高官做騷:「如果你親身出席那所謂走入群眾的論譠,你會好清晰地看到甚麼是點個頭打個招呼,做一場親民的舞台劇,偽裝愛我們香港人的政權。」他又質疑:「我們不斷抹去過往的歷史,我們還能用甚麼去跟未來的孩子講述香港,難道是一堆古怪名字的豪宅嗎?難道是一式一樣的商場嗎?」
管治問題致環境困局
除了影像,還有文字。長春社前主席、公民黨主席黎廣德中學時跟長春社視察梧桐河,親眼目擊同行女生失足掉進皮革廠漂染池的慘烈場面。他的新作《釋放香港》談自身成長經歷,讓他走上工程師、環保界之路,也談管治問題令香港面對城市規劃、環境惡劣的困局,「香港人均生產總值全球第六,但宜居城市排行70。點解?」
香港不足,還有外國經驗可以參考。看《再造魅力故鄉—日本傳統街區重生故事》,可了解港人旅遊熱點小樽另一面的故事。經典《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是本地不少保育人士的聖經,知己知彼,林太不妨細讀。
給林鄭月娥的書單
書名(出版社):《活埋.維多利亞》(文化葫蘆)
作者:馮漢柱
內容簡介:作者用四年時間拍攝維港填海過程,既是記錄,也是控訴
書名(出版社):《皇天后土》(文化葫蘆)
作者:謝至德
內容簡介:作者透過鏡頭記錄皇后碼頭的日與夜,以及兩年前那段抗爭的人和事、樂與怒
書名(出版社):《與床對話》(文化葫蘆)
作者:李民偉
內容簡介:作者帶着尼龍摺床,由私人空間進佔彌敦道、時代廣場、西九長廊的公共空間,展開一次城市景觀旅程
書名(出版社):《街坊老店限量珍藏版》(文化葫蘆)
作者:吳文正
內容簡介:市區重建,老店結業,作者透過照片說它們的故事
書名(出版社):《釋放香港》(快樂書房)
作者:黎廣德
內容簡介:作者以自身經歷講述香港環境、規劃等問題
書名(出版社):《再造魅力故鄉─日本傳統街區重生故事》(清華大學出版社)
作者:西村幸夫
內容簡介:講述日本17個城鎮保留歷史、維繫社區的重建故事,包括港人熟悉的小樽
書名(出版社):《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譯林出版社)
作者:雅各布斯(JaneJacobs)
內容簡介:61年出版以來,成為城市發展研究的經典。當中論及紐約等城市街區功能,本地保育人士認為香港人應細讀
資料來源:有關出版社、作者及《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