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繼上周披露,中國上半年新增貸款高達7.3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昨公佈6月M1(狹義貨幣供應量)升近25%至19.32萬億元,顯示更多資金流向活期,亦意味資金除流向實體經濟,亦流向樓市與股市。為免加速泡沫形成,人行擬再出招冷卻熾熱的投資氣氛。
人行繼重發一年期央票,又計劃向部份銀行發行總額約為1000億元一年期定向央票,並於9月份繳款。可見人行開始擔心通脹風險,欲通過微調收縮流動性。人行曾於07年向銀行發行定向票據(當時的發行總額為1510億元),同時在一周內加息,當時中國面臨高增長與高通脹,故人行出招力壓資金氾濫。
擬向銀行發定向央票
內地分析師指,金融海嘯對全球經濟殺傷力,令今日不能與97年相比,因此,中央只會透過金融監管機構以微調手段,令市場有序運行。上海一銀行交易員指出,此次再發定向央票,將明顯影響銀行對未來資金安排,並主動限制信貸的投放。
人行除透過發行1000億元的定向票據,警示銀行要慎貸外,據悉,人行又再要求全國銀行於本季內就第二套房借貸展開自查,清查是否有「三假(假按揭、假首付與假房價)」。另《上海證券報》報道,繼杭州後,南京和深圳兩地也將嚴格執行二套房貸款政策:即首付比例不低於四成,利率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調10%。
南京、深圳齊收緊二房貸
內地銀行界指,人行已擺出要管的姿態,所以銀行會收斂一點。外資投行美林預測,7月份的信貸總額可能大幅下降至4000億元左右。另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下半年新增貸款的結構將發生較大調整,票據業務所佔比重將大幅下降,房地產開發貸款和個人房貸將成為主力。巴克萊資本表示,經過季度末的急速增長後,信貸規模增長可能將有所緩和;然而仍有許多信貸需求的因素,特別是房地產投資、房貸和地方政府項目等,預計全年新增貸款或達10萬億元。
滙豐銀行執行董事王冬勝昨日在北京指,現時市場充斥資金,擔心經濟進一步復蘇會引發通脹,但相信監察當局已開始關注問題,並待經濟有起色後才着手應付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