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雜誌最新全球五百強,雖沒有頒最佳進步獎,編輯卻費盡苦心刻意經營中國企業的十年成就:1998年全球營業額最高五百家企業,總營業額115000億美元,中國入圍企業只得6家,佔總額1%;十年後的2008年,中國入圍企業增至37家,佔總營業額7%。
換言之,中國企業在世界頂尖企業的比重,十年之內急增6倍,這的確是值得令國人鼓舞的成就。然而細看之下,按營業額計算,十大企業中國企業只佔一家(中石化(386)),最高盈利的十大企業,中國亦只佔一席(工行(1398))。最高邊際利潤及資產回報率排名,中國企業十大不入。
五百強中,中國企業甚麼排名最前?你可能已估到大半。那就是全球聘用最多僱員的企業,中國企業在十大之中佔有四席,如果算僱員主要在大陸的台資鴻海集團,中國更佔有五席。除了台資的鴻海之外,入圍十大的中國企業者,統統都是國營。
人口結構問題將浮現
早前我說印度的增長潛力高於中國,有網民認為我是癡人說夢,因為單單以印度人多勢眾,就認定印度比中國更具潛力,未免有點武斷。然而,從上述的五百強排行榜中,不是清楚看出中國的所謂經濟奇蹟,其實很大程度上是靠人多勢眾。國民經濟增長,應該是靠人口增長及技術改良兩招。
縱然我們相信中國人智慧比印度人高超(當真?),人口結構的弱勢,卻將於未來幾年逐步浮現。我敢大膽講句,由2015年開始的30年內,印度的經濟增長將大幅超前中國。印度未來打進財富五百強的企業,將不是國營而是民營,而且盈利能力將比我們的國企強。還有幾年時間現在準備仍來得切。
林少陽 以立投資管理投資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