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雷曼迷債風波加促監管機構提升對銀行銷售投資產品的全面規管,東亞(中國)正發售的人債,成新試驗場上的挑戰,客戶申購東亞人債,進行合適測試評估,最少需時1小時。銀行界承認,銷售程序過度冗長,影響銷情,亦消弭客戶投資興趣。 記者:劉美儀
正在訪京的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指,程序有簡化空間,但強調錄音等措施,可保障投資者利益及避免爭拗。
東亞(中國)副董事長陳棋昌接受訪問時說,以往被視為低風險的人債產品,銷售過程平均在15分鐘內完成,但現時最少超過半小時至1小時,他理解迷債事件後,監管機構及業界對加強銷售規管的關注,但過度繁複的銷售程序,對產品銷售及銀行營運難免構成影響,亦會打消客戶認購興趣。為顧全市場發展,東亞仍會參與其他發債體的人債銷售工作,不會為成本效益退出銷售。他期望經銀行公會與監管機構商討後,可令銷售流程更暢順。
手續繁複削投資興趣
渣打銀行(香港)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洪丕正指,每項措施推出都有利弊,但不排除滙集所有措施後,會出現略嫌繁複的結果,驅使客戶轉向其他較快捷的投資渠道,如買股票或網上認購基金產品等,此舉亦未必達致提高保障投資者利益的目標。
據悉,金管局正與證監會商討,對於已有充份投資經驗的客戶,若銀行純粹作為執行認購的「投遞箱」角色,簡化債券銷售程序,仿效新股認購做法,銀行只提供招債章程及認購表格,過程中完全不涉及銀行職員銷售講解,投資者填妥表格後自行投遞購買,如此便可越過合適測試等程序,惟一經涉及諮詢銀行職員銷售詳情或意見,便要返回合適測試程序。
強調錄音可保障投資者
電子媒體引述率領銀行學會訪京的任志剛表示,自雷曼事件後,監管機構加強規管銀行投資銷售業務,程序較以往繁複,他同意當中某程度可簡化,不希望監管過嚴窒礙市場發展,但強調加強規管是吸取了教訓,確保投資者利益,個別措施如將交易過程錄音,是避免一旦出現信貸事件,客戶與中介機構爭拗。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接受《商台》訪問時,不評論監管是否過嚴,只說注意到市場不滿的聲音,建議銀行與監管機構檢討洽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