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團體聯署保護北大嶼山海岸景要求港珠澳橋改選址

八團體聯署保護北大嶼山海岸景
要求港珠澳橋改選址

【本報訊】港珠澳大橋香港連接路及落腳點的選址步入最後落實階段,包括環保組織及東涌居民等八個團體昨發表聯署聲明,要求政府修改建議中的選址方案,將赤鱲角機場東面填海的香港口岸小島,遷至機場西面並連接機場;原來行車道由南面北遷至機場跑道一帶,保護北大嶼山海岸線景觀。 記者:蔡建豪

聯署團體昨指出,政府方案中的香港連接路全長達12.4公里,又要在機場東面填海達267公頃,興建一個長達兩公里的過境口岸,破壞現有赤鱲角的天然海岸,該處海岸的水流極有可能嚴重改變,影響環境生態。
團體亦憂慮,預期連接路日後每天汽車流量超逾50,000輛,東涌一帶居民平均每兩秒鐘即見到一輛汽車經過,居民勢將受到空氣及噪音等污染問題困擾。

建議改在機場西面

「創建香港」創會會員司馬文昨提出一個社區方案,建議將過境口岸改置於機場西面,並連接機場減少填海,又將原來繞過機場南面的大橋及連接路北移,改為在現有跑道附近,令連接路由12.4公里大減至4.7公里,可保存海岸景觀及減低居民滋擾。
司馬文承認社區方案仍屬一個概念,仍需要專業人士進行可行性評估,相信造價會高於政府方案。不過,當日政府以較平價方案建造港島北東區走廊,東涌居民將面臨北角等東區居民的痛苦處境,無止境面對一條高速公路,政府即使再耗上更多金錢也無法改變現實,深信港人願意付出,換取保留美麗的天然環境。
香港地貌岩石保育協會指出,北大嶼山一帶主要是花崗岩海岸,由東涌至大澳一段更有珍貴的紅岩海岸,政府選線雖已偏離海岸線達500至800米,但海岸景觀將難免受到破壞。
運輸及房屋局發言人回應說,環團提出的方案涉及在機場北面動工,將妨礙機場日後擴建跑道等計劃,考慮到將過境口岸設於東面,較接近客運大樓及東涌市區,吸引旅客到鄰近景點,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