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從麥南馬拉到拉姆斯菲爾德 - 盧峯

探針:從麥南馬拉到拉姆斯菲爾德 - 盧峯

剛逝世的美國前國防部長麥南馬拉(RobertS.McNamara)果然是個惹火人物。他在生時已因越戰、古巴飛彈危機等成為眾矢之的;過世後有關他的爭議仍然不絕,甚至遠在千里以外的香港也被波及。《信報》創辦人林行止先生因為撰寫有關麥南馬拉的評論被指抄襲而大動肝火,不惜詳列參考的文章、書籍以正視聽。
麥南馬拉最惹人爭議,最受盡批評的「事迹」自然是越戰。在他出任國防部長的七年多任期中,美國在越南越陷越深。原先只有軍事顧問協助南越政府,及後派出轟炸機空襲北越及越共為南越政府助戰;到六五年開始,美國正式派地面部隊直接參戰,高峯期有超過五十萬美軍在南越各地跟越共及北越正規軍戰鬥。可以說,越戰之所以成為一場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撕裂美國社會的長期戰爭,麥南馬拉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為此而受盡批評是理所當然的。
到越戰結束二十年後,麥南馬拉在《InRetrospect》這本有關越戰的自傳中公開懺悔,認為當年介入越戰是徹頭徹尾的錯「Wewerewrong,terriblywrong.」。麥南馬拉又認為美國根本不可能打贏越戰,原因包括:不了解敵人,迷信先進武器,不能坦白向國民交代事實,錯估共產主義陣營的威脅。
麥南馬拉總結的這幾條教訓真可說是血與淚的教訓,繼任的國防部長應該好好拜讀,銘記於心。事實卻恰恰相反,被寄以厚望又曾兩度出任國防部長的拉姆斯菲爾德顯然沒有參考過麥南馬拉的經驗,又或是看過後過目即忘,他在伊拉克戰爭中犯的正正是越戰時同樣的錯誤。
首先,拉姆斯菲爾德在策劃戰爭時根本不了解伊拉克內部的政治勢力,根本不明白伊拉克的複雜部落、種族、教派政治,以為打敗薩達姆的軍隊就完成任務。誰知道薩達姆倒下後出現的是不同部落的軍閥,令美軍陷於停不了的城市游擊戰中。
過份倚賴先進武器更是大錯特錯。是的,美軍的聰明炸彈、隱形戰機、M1A1坦克的確所向披靡,難以匹敵。但對分散在不同村落、城鎮的游擊隊作戰,這些先進武器根本用不上,美軍只能倚賴傳統步兵及運兵車逐步推進,把自己暴露在狙擊的冷槍及人肉炸彈下,形成重大的傷亡。
其他如虛報軍情,掩飾美軍受創,誇大伊拉克境內阿蓋達勢力的威脅同樣跟越戰時無異,同樣令美國人厭棄伊拉克戰爭,要求盡快脫身。
其實,麥南馬拉的傳記早在九五年出版,拉姆斯菲爾德只要參考一下,便可避免重蹈覆轍,可惜他對前輩的經驗不屑一顧,連累數以十萬計美軍在伊拉克捱了六年打,還要過至少兩年才能全部撤走!
逢周三、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