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雞碗 - 李碧華

公雞碗 - 李碧華

在上環水坑口一帶懷舊小店中見到公雞碗。厚重粗糙,具耐熱功能。碗上當然有隻人手繪製的公雞,沒有主角,根本稱不上「公雞碗」。
這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大排檔或較市井食肆的專用盛器,實際、耐用,不易打破。捧之有溫飽感。不知今日誰會用?已是一種趣致的收藏品了吧。
奇怪,為什麼用公雞不用母雞?畢竟母雞會下蛋,除肉食外還增值,喻豐衣足食。不過農業社會中公雞乃「一家之主」,黑身黑尾紅冠,肩挑生活擔子,保護妻兒,十分威猛。中國人特尊重公雞,代表吉祥興旺還闢邪。農曆七月盂蘭節燒衣,人們用豆腐芽菜鴨蛋作祭品,不用雞─雞嘴尖爪利帶攻擊性,鴨則嘴扁蹼鈍,比較包容。
古人相信雞能啄食「五毒之蟲」。蠍子、蜈蚣、蛇、壁虎、蟾蜍,故遇亡魂作祟,也用雞血來寫符、破陰、驅鬼。尤其是雞冠的血,屬「至陽之物」,以其天職,日出即啼叫,天天如是,最先接近陽光的便是雞冠了。「牝雞司晨」則踰越了本份,婦人當權有違傳統,被罵。
看看手上公雞碗,是一件「有過去」的古物。別談雞血了,想想鄉間年節時大紅錦雞剪紙貼滿門窗,便知這守護神依然有江湖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