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裕華國貨約滿明結業百貨僅餘佐敦總店 老員工憂冇得留低

中環裕華國貨約滿明結業
百貨僅餘佐敦總店 老員工憂冇得留低

【本報訊】老牌國貨公司裕華國貨繼今年2月結束尖沙嘴分店後,位於中環分店將於明日結業。裕華表示,過去多月不斷物色新舖位重開,奈何租金未有因金融海嘯回落,現仍未找到合適舖位。但有員工踢爆裕華早已決定「摺埋唔做」,也未與10多名員工商討去留問題。
記者:馮永堅 王智君 張嘉雯

樓高四層的尖沙嘴北京道店座落裕華自己物業內,但經濟不景令生意大減,裕華2月宣佈結業,再以近240萬元月租租予一連鎖時裝店。中環德輔道中店有兩層,月租60萬元,今年初也因生意不景,傳出裕華已決定「摺埋唔做」。裕華當時強調至中環店租約期滿時,會另覓舖位重開兩店。
有裕華員工向本報表示,中環店有逾10名直接受聘於裕華的員工,但公司一直沒有跟他們商討結業後安排,也未有按今年初承諾找舖位重開,「以我哋所知裕華都冇心去搵舖,亦都冇去搵過,所以尖沙嘴同中環店唔可能重開!」除裕華員工,中環店部份地方是租予其他品牌作零售用途,該店結業相信有至少數十人受影響。

「租金貴得好唔合理」

該裕華員工指,尖沙嘴店結束後,員工被公司安排調往佐敦總店及其他中藥店工作,但未有與中環店員工商討去留問題,「個個員工都人心惶惶,都唔知有冇得留低。」該員工又指,部份員工加入超過20年,擔心經濟不景下年紀較大員工很難找到工作。
裕華發言人回覆查詢時表示,過去多月不斷找新舖位希望可重開兩店,但租金太貴未能落實分店何時重開,「尖沙嘴、中環同銅鑼灣,就算元朗都搵過,但啲租金真係貴得好唔合理。」發言人未有透露心儀舖位租金,但指有些舖位面積較中環店細,但月租超過60萬元。
發言人強調不會裁員,並會安排13名受影響員工轉職到裕華旗下其他店舖工作。發言人指,北京道店結業時,已妥善安排32名員工的工作,1人自行離職。隨着兩分店先後結業,裕華只剩佐敦總店。

店內外貼滿減價標語

結業在即,中環店內外都貼滿減價標語。燕窩、鮑魚一律九折,女裝皮褸低至半價,逾4萬元的玉石擺設更劈價至5,600元。雖然減價促銷,但就昨日所見,店舖人流依然稀疏。
中原(工商舖)商舖部董事黃偉基表示,今年初曾估計金融海嘯會令尖沙嘴、中環及銅鑼灣一帶商舖租金下跌30%,但在第一季開始租金止跌回升,今年初至今商舖租金更輕微回升,尖沙嘴廣東道商舖現時每呎租金約400至500元,中環德輔道中商舖呎租則約200至300元。他指,百貨公司需較大商舖面積,但這些地區的商舖業主通常是「斬件式」出租,即把舖位間細出租以收更多租金,相信百貨公司很難找到合適舖位。

轉型中成藥連鎖店求存

【本報訊】裕華是本港碩果僅存的國貨公司,全盛時期至少有5間百貨分店,昨日中環店結業後,百貨店只留下佐敦總店作最後陣地。往日為人津津樂道的抽紗刺繡、豬手檔、鹽焗雞檔,以及在國貨公司買毛筆墨硯、棉襖和白飯魚的情景,只能在回憶中細味。
裕華在59年成立,售賣日用品、手工藝品、抽紗刺繡、皮草絲綢、古典和仿古家具,近年國貨公司受買少見少,中國國貨及華潤百貨相繼結業,裕華積極轉型,經營中成藥連鎖店,又入口各國品牌,佐敦總店經常舉辦各種展覽,推廣內地不同省分的食品及工藝品,甚至展出名師的畫作、書法等,但年前店內出售含蘇丹紅毒蛋,嚴重打擊裕華的聲譽。

近年裕華積極轉型,開了不少中成藥連鎖店。
互聯網

老闆與北京關係深厚

在金融海嘯下,裕華售賣絲綢、瓷器等高價貨的生意大減,尖沙嘴分店今年初結業,店內貨品要割價傾銷,原址出租賺取租金。
裕華由余氏兄弟經營,董事長兼總經理余國春是全國政協常委,曾獲特區政府金紫荊星章,是前港進聯成員,其弟余鵬春為裕華董事副總經理,曾任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04年有意出選立法會批發及零售界功能組別,但被自由黨勸退。
余氏兄弟與北京關係深厚,04年人大釋法否決07、08年雙普選,余國春公開支持,力撐喬曉陽;05年特區政府推出政改報告後,余鵬春更在公司內發動簽名運動,在收銀處收集簽名,支持政改方案。

顧客意見
覺得可惜

黃先生:「過往都會喺國貨公司買棉衲,裕華中環店唔做覺得好可惜,要買國貨會去幫襯佐敦分店。」

少咗選擇

李小姐:「呢幾日裕華減價期間啲服裝同藥材都平過其他舖頭,之前已經買咗啲茶葉,中環店結業令街坊少咗選擇。」

到處減價

張先生:「裕華啲減價優惠唔算特別多,藥材平外邊些少,但未至於要嚟掃貨;家經濟不景,到處大把減價嘢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