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與大戲 - 李怡

真情與大戲 - 李怡

要說對去世者最轟烈的追思懷念,我想很少人能超越米高積遜了。幾乎連續佔了所有媒體大篇幅十天,對於迷MJ的人,是連續多天的感情洗滌;對於不喜歡流行曲或不那麼迷MJ的人來說,多天的新聞轟炸也受夠了。
眾多追念MJ的談話中,最真情流露的是MJ好友、玉婆伊莉莎白泰萊。她起先震撼得無法反應,過去兩天後她說:「我全心全意愛米高,無法想像沒有了他的生命會怎樣……他會永遠活在我的心坎裏,但這樣並不足夠。我的生命將變得空虛。……」
她的話,是失去一個真正自己所愛的人的肺腑之言。「活在我心裏,但這不足夠」。這話讓我深有同感,只不過對象並非MJ。
但玉婆沒有出席MJ的追思會。她形容這是一台「大戲」。這真是一台戲。最刻薄的是英國《太陽報》,形容追思會是「一場大型死亡馬戲」。大戲中最讓人動容的,是MJ女兒Paris哭成淚人,說「爹哋一直是最棒不過的爸爸」。米高生前盡力保護子女,外出時總愛為三個子女變裝,防止他們的長相曝光。小兒子米高二世還因小時常被保姆以毯子包裹出門,被取了小名Blanket(毯子)。
追思會讓三個小孩的長相在全球曝光,《太陽報》認為Paris不適合、也不應當在悲傷的時刻成為媒體焦點。評論認為「這不是什麼紀念巨星的儀式,而是提醒大家,為什麼米高活得這麼不開心、孤獨,甚至被當成怪物對待。」
波姬小絲的悼詞,瑪麗嘉兒的演唱,和最後的群星合唱,確實是太矯情。玉婆的話才是真情。
人走了,最好的紀念是讓他以真實面目活在人們心中,神聖化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對死者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