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下特工隊助長者搬屋義工:了解屋邨歷史是最大得益

牛下特工隊助長者搬屋
義工:了解屋邨歷史是最大得益

【本報訊】牛下搬家了,四十多年老牌公屋的邨民陸續收到調遷通牒,好些獨居長者無力又無錢,全靠一群年輕義工協助,免費給老人家搬屋。上一代得以安安樂樂遷入新居,下一代則從中認識社會變遷。組織義工的機構則把老邨民拋棄的舊家具收集起來,明年展覽。
記者:蔡元貴

牛頭角下邨即將清拆,志願組織「牛下開飯」發動公眾義務搬家,結果有七、八十人響應,包括懲教署人員、教友和學生,搬屋特工隊已為11位長者搬了家。
搬屋特工隊成員並非全是壯丁,嬌滴滴的Amy也是其中一員,主力負責登記及聯絡住戶。修讀副學士的Amy犧牲了暑假玩樂的好時光,但她認為很值得:「行街睇戲只係開心一日,但係幫到人,解決到公公婆婆嘅困難,就會開心好耐。」另一名義工Alex則說,一邊搬屋一邊與老邨民閒談,了解牛下很多歷史,是最大得益。

收集「古董」明年展出

對於女孩子來說,搬屋最大挑戰是殺個措手不及的小強。高中畢業生Karen某天一個人在邨內派傳單,遇上兩大天敵:「有個單位住咗一隻狗,我行近門口諗住攝張傳單入去,隻狗喺度係咁吠。我終於攝咗傳單,然後即刻走,點知無喇喇有隻曱甴喺走廊天花板跌落來。」
特工隊曾經被好人當賊辦,77歲的邨民林杏嬋說:「呢條邨周時有人搶嘢,我話畀個女知,有義工上門免費搬屋,個女話邊有咁着數呀,放咗個賊入來綁手綁腳你就死!」搬屋當日,一名男子到來,初時她有點擔心,後來見到真的是幫忙搬屋,她才放心。
林婆婆在牛下住了42年,本來一家五口同住,後來兒女長大搬走了,丈夫不在了,剩下她孤零零一人。她的新居只有二百多方呎,容不下舊居傢俬;三十多年的貝殼畫時鐘;陪着孩子長大的碌架床,還有以前給兒女縫衫褲的舊衣車,通通忍痛割愛。這些舊家具見證着港人家庭生活的變遷,發起義工搬屋的霍天雯同時是「文化葫蘆」策展人,她說義工在免費搬屋的同時,也收集了這些牛下古董,將於明年2月舉行的「家家有計」展覽中展出。

牛下邨民林杏嬋留下的舊衣車,見證了老香港家庭自製衫褲給孩子的普遍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