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日報寫專欄,有點像在面書寫日記,各方君子和小人讀了有意見,都不嫌麻煩透過電郵交流,仍然是有來有往的天涯若比鄰。正面的回應尤具催情作用,田納西威廉斯的慾望號街車乘客坦蕩蕩宣稱,要依靠陌生人的慈悲過日子,東施則一廂情願把他們當作繆司,從他們的慷慨中吸取靈感─這種不吝分享的偉大善舉,用仙姐的說法,是「塞錢入你個袋」。
譬如最近的讀者來函,針對王者之家下一代的名字各抒己見,便令我羞慚交加,深悔下筆前沒有想通想透,只顧在主題的表皮滑行,錯失了抵死的變奏。Camp腺發達的梁小姐,認為「被封為王,不生王子難道生沙蝨」失諸平淡,建議「生沙皇」和「生皇室」─不諳廣東話的,可能聽不出「蝨」和「室」暗送秋波,領略不到南蠻口舌的樂趣。再想一想,父王替(據說沒有血緣關係的)後裔簡簡單單命名「米高王子」和「米高二王子」,已經算刀下留人,更不堪可以冠上「小王子」或者「白馬王子」,甚至侵犯王爾德版權把小乖乖登記為「快樂王子」,那時才高呼媽媽咪呀都未遲。
另一封電郵以「淚王子」作主旨,我實在猜不出發件人究竟是有幸與林青霞平起平坐,優先觀賞了楊凡「從良」的新作,還是為我的王子系列添加養料。如果是前者,不免令我醋海生波:春季在香港,一再苦苦哀求導演讓我先睹為快,次次慘遭拒絕─一個人生得唔靚,是不會有便宜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