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機每次升空,美國太空總署都要為太空人揑一把汗,擔心1986年「挑戰者號」升空爆炸事件重演。為防悲劇再發生,當局決定研製一款有逃生艙的新一代太空船,並在上周四對逃生艙進行測試,結果成功過關,讓太空人將來升空遇上火箭故障,也可在千鈞一髮乘坐逃生艙逃命。
降傘協助 逃生不消一分鐘
無人駕駛逃生艙分成指揮艙和整流罩兩部份。測試在維珍尼亞州瓦勒普斯島進行測試,模擬火箭飛到2,100米高空時發生緊急事故,4個固態火箭引擎隨即中止運作,把20,909公斤重的子彈頭狀逃生艙跟火箭分離。指揮艙最後再跟整流罩分離,在4個降傘協助下,安全降落大西洋,整個過程不消一分鐘。
穿梭機是可循環再用的太空船,1977年試飛時被譽為最劃時代的技術,但1986年「挑戰者號」在升空73秒後爆炸,2003年「哥倫比亞號」因隔熱瓦受損,在返回地球時高空解體,兩宗事故損折了14名太空人,令當局了解到穿梭機沒有逃生艙設計的致命弱點,在設計新一代太空船「奧賴恩號」(Orion),重新使用1960年代的設計,即太空船安裝在火箭推進器頂端,避免遭推進器砸毀。
新太空船另一特色是設有逃生艙。今次測試的逃生艙,是以1960年代為火箭設計逃生塔的工程師馬克斯.費格特(MaximeFaget)命名,叫做「馬克斯發射終止系統(MLAS)」,造價3.77億港元。MLAS是「奧賴恩號」逃生系統的其中一項選擇。
英國《每日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