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總撐人民幣買賣港股須資本賬開放 短期難成事

任總撐人民幣買賣港股
須資本賬開放 短期難成事

【本報訊】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時稱,目前分隔的中港金融市場將逐步融合,他期望投資者最終可以港元及人民幣兩種貨幣,在本地買賣港股,此舉亦是繼人民幣存款、發債及貿易結算在港面世後,下一步「符合邏輯」的發展。
記者:劉美儀

不過鑑於用人民幣買賣港股涉及人民幣資本賬開放的敏感議題,相信「未必會在短期內」發生。

港元地位不會被取替

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業務開通,標誌着人民幣邁出國際化第一步的里程碑。隨着人民幣在本港使用越趨普及,任志剛不排除人民幣會演變為本地另一種「日常慣用」的貨幣,但此舉不等於港元法定地位將被取替,情況就如港幣在澳門亦被廣泛使用,惟澳門幣始終是當地法定貨幣,及大量交易渠道選用的貨幣。
任志剛表示,支持港股可同時以人民幣或港幣,作為交易貨幣單位的意見,相信買賣港股的內地投資者,亦期待以人民幣作為交易中介,從而更有效管理外滙風險。同樣,在內地以人民幣作其他交易渠道的海外投資者,估計也會對使用人民幣買賣港股感興趣。不過,以人民幣買賣港股,等同系統上開放資本賬平台,他預期這雖是當局眾多討論議題的其中考慮,惟因敏感性高,料短期內難以成事。
目前在A、H股上市的企業,仍存在同公司不同價的市場割裂情況,他認為,以預託憑證方式,容許外資企業在內地發行以人民幣為單位的中國預託證券(CDR),或讓內地企業在港發行的本港預託證券(HDR),均具發展潛力,亦有利加速中港股票市場融合的金融工具。前年下旬外管局提出「港股直通車」建議,一度成為舞高恒指的魔術棒,但迄今仍推出無期。

毋須大幅整頓金融監管

本港銀行體系在是次金融風暴中,安然度過,但銀行銷售雷曼迷債手法,卻引來大批苦主詬病,任志剛同意,本港金融機構,監管規範仍存在微調空間,惟他認為毋須大幅整頓。

提高警覺
預警金融市場大波動

今年上半年恒指錄得近三成升幅,令外界對經濟及樓市復蘇充滿憧憬,但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再次在專欄《觀點》內發揮「預警」角色,他認為上半年許多地區的經濟,與金融市場的表現「背道而馳」,一方面經濟持續收縮,但股票價格卻攀升。
很多人指金融危機最壞時間已過,惟他認為,經濟前景仍然非常不明朗,金融市場的表現,「並未充份反映不明朗因素」。

經濟前景仍不明朗

對於上半年恒指持續上升,他解釋恒指反映包括所有港股成份股前景,當中許多公司表現都與內地息息相關,儘管面對金融危機,中國經濟仍繼續增長,這些公司因而受惠。
任志剛在文中指,雖然他相信金融體系再出現系統性問題的機會不大,但隨着未被市場反映的實況逐步浮現,不排除金融市場表現會令人失望並大幅波動,讓投資者受損。
由於本港經濟及金融市場高度外向,因此經常出現市場大幅波動及形成強烈對比情況,像今年首季本地生產總值數字,按年計收縮7.8%,但若以按季(09年首季對比08年第四季)年率計,收縮幅度則達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