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族衝突的根源 - 武大郎

新疆民族衝突的根源 - 武大郎

武大郎 自由撰稿人

近日新疆烏魯木齊漢維兩族的衝突,令人們再次關注起新疆民族共處和疆獨問題。今次衝突帶來的震撼,不比一九四五年一月發生的維吾爾人「殺回滅漢」事件低。
在新疆漢維兩族相處問題的原因可分為硬因素和軟因素。硬因素是不少維族人因民族思想和宗教問題,不管經濟發展的如何,二百多年來一直用盡各種方法試圖脫離中國和漢人的統治。這些人被視為疆獨的主要分子,他們主要受到兩大思想影響。

待遇不同增彼此怨忿

第一個是由土耳其前身的奧圖曼帝國於十九世紀發起的泛伊斯蘭主義思想。該思想主張所有回教人民和地方,包括自一七五七年乾隆皇征服準噶爾後,變成回教地區的新疆,必須獨立起來建立一大伊斯蘭帝國。第二個思想是在十九世紀發起的泛突厥主義。該主義主張所有說突厥方言的民族,包括維吾爾、土耳其、哈薩克和土庫曼等民族必須獨立起來成立一大土耳其帝國。信奉該兩大主義的維吾爾人一直要求新疆獨立,而新疆的三大疆獨組織也是該兩主義的信徒,三組織包括在○二年被聯合國定為恐怖組織的東突厥伊斯蘭運動,懷疑是策劃○八年新疆喀什和庫車地區爆炸襲擊的主腦東土耳其解放組織,以及主張以和平手段爭取新疆獨立,於九六年成立的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
軟因素則是中國政府統治維吾爾人的手法。在法律上兩大民族的待遇不同,直接加深了彼此間的怨忿。不少貧窮的維吾爾人來到其他省分時,因找不到工作而被迫進行一些偷、搶的行為,直接威脅到漢人的安危。而當他們被拘捕後,便因法律上對少數民族的優待,不是輕判便只是遣返原居地便算,令漢人不滿。而維吾爾人因種族問題,在法例上是容許佩戴着他們的民族刀上街,而漢人在不了解他們的種族因素和維吾爾人多次的偷、搶行為,便倍感危險和不公平,間接加深對維吾爾人的歧視。

維族認為資源被剝奪

另一方面,漢人不斷湧入新疆,令漢人數目在不少地方,尤其在東部地區力壓維族人成為第一大族。如烏魯木齊,四分三的人口便是漢族人,與西部地區如喀什、和田等八成以上是維族人形成天淵之別。維族人會覺得漢族人的大量移入是破壞他們的文化和搶奪他們豐富的天然資源,如石油和天山的資源。加上不少維族人在外省工作也受到當地老闆的剝削和統治新疆的官員種種欺壓維族人的行為,令到他們不自覺地遷怒到漢人身上。如新疆的廟宇近年不斷增加武警駐守、政府長期派人監控甚至拘捕宗教人士和知識分子,也令到維族人覺得不被信任,文化宗教不被尊重。日積月累下,雙方民怨加深,衝突一觸即發。
中國政府必須以外交手段化解疆獨組織的威脅,對內要公平對待漢維兩族人民,令彼此互相諒解、信任和融入,才是長治久安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