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小鎮再現歌聲優先搜畫:三失爸爸重建巴黎夢劇院

法國小鎮再現歌聲
優先搜畫:三失爸爸重建巴黎夢劇院

04年的法國片《歌聲伴我心》觸動全球無數心靈,單在法國本土的累積票房已超過3億港元,更獲奧斯卡及金球獎最佳外語片及最佳歌曲提名,該片導演基斯杜巴哈提亞與台前幕後原班人馬再度合作,拍攝歌舞片《巴黎夢劇院》,靚歌靚景中還大說感人的父子情,觀眾要洗定耳仔、帶定紙巾入場。 撰文:戶川淳

由《歌聲伴我心》(LesChoristes)導演基斯杜巴哈提亞(ChristopheBarratier)執導的新片《巴黎夢劇院》(Paris36),再次以歌聲打動觀眾心。演出過《歌》片的法國演員謝勒尊諾(GerardJugnot)、哥洛維斯高尼拉(ClovisCornillac)及卡美雷分(KadMerad)分別飾演電影中挽救劇院存亡的三位同事主角佩高、米路及積奇。

為父子團圓努力

影片講述1935年在法國東北部一個住滿勞動階層的小鎮,北郊新聲歌舞廳的老闆向黑道借高利貸,資金周轉不靈,不得不宣告結業。在舞廳待了大半輩子的佩高也因此失業,但佩高還因無力撫養相依為命的兒子祖祖,愛兒被社會局送回母親身邊。離別之際佩高向兒子承諾,一定會努力工作使兩人再團聚。
佩高說服劇場的兩個老同事米路與積奇,三人下定決心重振北郊新聲歌舞廳。雖然目的不同,但在三人的努力下,再加上美麗神秘的歌舞女郎杜絲,果然令劇場起死回生。可是好景不常,由於各人目標各異,經營不善及沒新意的劇目,令劇場再次面臨倒閉的危機!儘管前路茫茫,但佩高為兒子從懦弱變得堅強,再次為自己贏回工作與親情。

歌女成明日之星

《巴》片不乏好歌,歌舞場面拍攝認真,片中的懷舊場景、服裝也十分講究。不過電影並非全在法國取景,因為巴黎已不復舊貌,許多三、四十年代的建築物已拆卸,也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歌舞廳作實景,所以導演選定捷克進行搭建工程,動員400人總共用了三個半月的時間完成這個450呎長的場景,當中包括150呎長的歌舞廳。
如此大陣仗,難怪影片在今年的法國凱撒大獎中獲得最佳攝影、最佳服裝、最佳電影配樂、最佳場景設計及最佳音響5項提名。片中飾演歌舞女郎的羅娜雅妮薩狄(NoraArnezeder),更憑此片橫掃法國Lumiere大獎及Etoilesd'Or新人獎,已被視為法國影壇明日之星。
香港上映日期:7月16日

《歌聲伴我心》合唱團訪港

法國導演基斯杜巴哈提亞,02年與音樂指揮拍檔般奴高尼(BrunoCoulais)籌拍以45年法國歌舞劇《ACageofNightingales》為藍本的勵志音樂電影《歌聲伴我心》。兩人走遍法國,踏破鐵鞋,終於在聖馬可兒童合唱團內,尋找到當年12歲、歌聲悅耳的男團員尚達提斯摩利亞(Jean-BaptisteMaunier)當男主角,為電影歌曲演唱的聖馬可兒童合唱團也因而受世界注目。聖馬可兒童合唱團將載譽第三度來港,下月7日至9日在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舉行音樂會,屆時還與600名本地青少年同台合唱《歌聲伴我心》插曲《Cerf-vol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