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品中,常有食品的描述,其中有些,寫得且相當詳細,引起美食家的注意,照辦煮碗,遂有「紅樓夢宴」、「射鵰宴」等等花式宴席的出現。都照書中所寫的來做,別饒奇趣。當中尤以「射鵰」中的「二十四橋明月夜」最令人嘆為觀止。這菜是黃蓉所創(也就是金庸所創),世上本來沒有,只見於文字,卻又在蔡瀾和甘健成兩位努力之下變成了事實,足以稱為文學作品的想像和實際美食結合的千古佳話。
《金瓶梅》一書,寫生活情節最是細膩,書中有很多食物,也令人垂涎。卻未見有「金瓶梅菜」。書中第四十五回,有西門慶和應伯爵兩人的一次便飯,有四小碟,四下飯,寫得很仔細。
有趣的是,書中稱菜肴為「下飯」,那是寧波話的說法。另外,手頭的一部是明木刻本影印,有的字見所未見,且無法形容,只好空格。
這四小碟是:美甘甘十香瓜茄(不知是什麼?)、甜孜孜五方豆豉(五方是什麼?)、香噴噴的橘醬(此物去年在台中有人送,不怎麼樣)、紅馥馥的糟筍(小時候見過,沒吃過)。
四樣菜是:一碗大燎羊頭(不知什麼樣的煮法叫「大燎」?)、一碗滷×的炙鴨(也頗費解)、一碗黃芽菜並的餛飩雞蛋湯(那是放進滾湯中略燙一下的煮法。應該是雞湯,疑多了個「蛋」字)、一碗山藥膾的紅肉圓子。
八樣菜肴,都不特別,烹煮方法卻值得研究,從字面看,像是很有古意,實際效果如何,不得而知。
好玩的是,兩人共食,應伯爵吃飯,西門慶吃粥,其中是否有什麼講究,那要請教研讀《金瓶梅》的專家侯文詠。順便說一句,侯著《金瓶梅》研究已出版,又有好書可讀,不亦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