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美俄峯會為何無聲無息 - 盧峯

探針:美俄峯會為何無聲無息 - 盧峯

盧峯

一九八六年十月,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Reykjavik)市郊一間設備簡陋的小木屋成為全世界傳媒的焦點。這間連會議設施都欠奉的木屋之所以全球矚目是因為美國總統列根要在這兒跟出任蘇共總書記不久的戈爾巴喬夫舉行高峯會,雙方希望可以就大幅裁減核武及星戰計劃達成協議。當列根及戈爾巴喬夫因無法達成協議板着臉走出木屋各自離去時,全球報章傳媒次天大幅報道高峯會徒勞無功的消息,又擔心開始逐步緩和的全球局勢再有動盪。
可以說,那個時候的美蘇峯會是牽動全球人心,左右世界安危的真正峯會。
前天,美國總統奧巴馬跟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像他們的前輩列根、戈爾巴喬夫那樣舉行峯會,希望就裁減核武問題達成另一份協議。只是,雙方事前沒有甚麼周詳準備,也沒有要爭取成果的決心,高峯會最終甚麼結果也得不到。更重要的是,只有美國主要報章還努力跟進今次峯會,其他主要國家的傳媒並不太重視,報道的篇幅也相當少。
美俄峯會從全球熱點到不大起眼的事件有主觀、客觀因素起作用。從主觀因素看,俄國總統梅德韋杰夫根本不是國家的真正話事人,他的處境跟八九年時的趙紫陽差不多。趙紫陽這位總書記背後有最高領導人鄧小平,梅德韋杰夫背後則有前總統、現任總理普京。誰都知道,普京對美國及西方向來強硬,根本不打算跟美國和解或再簽甚麼全面性的裁軍協議。換言之,梅德韋杰夫頂多只能跟奧巴馬握握手,寒寒暄,其他事作不了主。國際傳媒怎麼還會對這樣的有名無實的峯會有興趣呢?
從客觀上看,核武器已不再是全球安全的最大、最逼切威脅,核裁軍自然也不再能吸引傳媒以至一般人的關注。美俄兩國的核武器無疑足以毀滅地球好幾十次,但在冷戰結束後,在兩強爭霸時代過去後,兩國因地區衝突而爆發直接戰爭以至核戰的機會變得微乎其微。武器庫內的核彈已成為聊備一格,沒有機會派上用場的武器,用處及重要性連聰明飛彈、遙控飛機、阿帕奇攻擊直升機也比不上。即使美俄裁減一半或三分二核武,世界也不會變得比以前安全。倒是來無蹤、去無影的恐怖組織如阿蓋達若果擁有一枚核彈或有輻射材料的「骯髒炸彈」,全球各國才「有得震無得瞓」,會惶惶不可終日。
事實上威脅全球的力量已從蘇俄這樣的「邪惡帝國」轉為一些政治不穩的國家,陷於分裂的國家及流竄各地的恐怖組織。他們根本不受任何國家或組織約束,美俄峯會不管有甚麼協議也不會影響他們的做法,更不會令他們放下武器!
逢周三、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