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煙民 - 渣估

另類煙民 - 渣估

膠袋徵費,夜場禁煙,環保和健康意識,逐步在港扎根。
有時消遣,損友或客戶遞來香煙,多數來者不拒,抽的是「應酬煙」。
十多年來,買煙不超過四十包,雖然很多牌子都買過,但抽來抽去都沒成癮,也是「人玩煙」居多。以前在卡拉OK客串伴唱,為求投入角色,必須抽根煙,否則太像傑出青年,跟愁雲慘霧的K歌格格不入,最多效法克林頓抽大麻,不吸進肺就是。
這樣玩煙法,往往一包煙抽完,已是幾個月後。試過乾洗外套,才從內袋發現半包過眼雲煙。這個「食又得;唔食又得」的成癮初階,竟維持了十多年。
記得有次在桑拿休息室的沙發上,好奇打開旁邊的亞加力盒子,原來它存放了三種不同牌子的香煙,才提起一根,已有侍應不疾不徐地上前躬身點火,教人喜出望外;反而,在某些場合,彼此欲語還休時,為防精神虛脫,抽根「緣盡於此煙」,呼出的二手煙,越過語言邊界,吞噬歡愉後的空虛,然後慢動作擠熄煙蒂,倒有點《2046》的情調。
如今,連可以讓我等另類煙民抽根煙的酒吧都禁煙了,那就索性「戒煙」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