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指30名成員當中,兩家是醫藥巨擘,除了早前介紹過的輝瑞,另一家是同樣擁有逾百年基業的默克藥廠(Merck),默克創立118年來一直秉承前總裁GeorgeW.Merck所示的核心使命:「藥物是為人類福祉而發展,並非為了利潤,只要牢記這點,利潤便會自然而來。」
記者:羅嘉銘
默克除專注用於治療的藥物研究,亦堅持「預防勝於治療」,故一直非常着重疫苗發展,因此縱使疫苗經營溢利率較藥物為低,業界過去十年亦陸續減少疫苗研究,但默克仍為此努力不懈,近年更推出可預防子宮頸癌的加衛苗(Gardasil)。去年疫苗銷售額佔公司整體銷售近17%,當中加衛苗全球銷售額達到14億美元(約109億港元)。
溢利低仍着重發展疫苗
不過,無論是疫苗還是藥物,副作用還是無可避免,以默克最暢銷的成藥、專治哮喘病的「善古寧」(Singulair)為例,去年收入雖高達43.37億美元,但其副作用亦惹來爭議。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早前宣佈,Singulair及另外兩隻哮喘藥均接獲病人報告,指服用藥物後出現情緒激動和不安等問題,甚至有自殺傾向,要求藥廠在包裝上加添警告字句。早於99年默克推出的關節炎藥「快確適」(Vioxx),亦遭投訴可能衍生嚴重心臟血管風險,公司於04年底主動撤離市場,07年底更以44億美元向入稟者提出和解。
默克旗下默沙東藥廠香港區企業傳訊總監黃端瑩強調,Singulair事件已平息,公司已將有關副作用明確列出。國際評級機構標普6月預期,默克09年盈利將微跌,但毛利率會因營運改善而上升,最大風險則是今年3月公佈以411億美元收購同業Schering-Plough(先靈葆雅)能否落實。默沙東亞太區傳訊部高級董事董偉成(VinceDocherty)接受訪問時未有透露這宗世紀併購進展,僅稱仍待兩公司股東大會通過,第四季才有結果。
逾5萬人研發開支耗374億
他強調,為了維持業務增長,擁有5.1萬研發人員的默克,近年研發開支仍高企,08年度就耗用逾48億美元(約374億港元),佔營業額約20%。雖然藥物研發期平均達12年,每年研發的1萬個處方當中,亦可能僅一種藥獲批,專利權只會維持5至10年,之後仿製藥便會面世加入競爭,但董偉成強調,競爭並非如行外人想像中可怕,「因為醫生一般會建議病人採用質量較有保證的原廠藥,部份國家也會立例保護藥廠的開發產權。」
道指成份股巡禮逢周一見報
默克小檔案
上市編號:MRK
上市日期:15/05/1946
市盈率:9.72倍
每股盈利:2.78美元
息率:5.63厘
市值:569.6億美元
已發行股數:21.09億股
上周五收報:27.01美元
默克發展里程碑
1891年:在美國紐約以子公司形式成立,開業初期主要從德國母公司進口藥物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遭美國政府充公,其後轉型為獨立公司,結束與母公司關係
1927年:與Powers-Weightman-Rosengarten合併,正式註冊為默克公司
1953年:與Sharp&Dohme合併,在海外市場易名MerckSharp&Dohme(默沙東),在美國本土沿用默克原名
1982年:與阿斯特拉(Astra)組成合夥關係,在美國銷售產品
1988年:Vasotec成為公司首隻每年銷售額10億美元的藥物
1989年:與強生組成非處方藥物合營企業
2005年:行政總裁吉馬丁主動回收會引發心臟病的關節炎藥Vioxx後辭職,其職務由克拉克接替
2009年:收購同業Schering-Plough(先靈葆雅),涉資411億美元
具防守性
藥業受海嘯衝擊微
一直以來,製藥業都是較少受經濟周期影響的行業,研究機構IMSResearch最新報告便預期,全球製藥市場今年只減少2.5%至7536.75億美元,當中美國減少1%,歐洲地區則可望錄得3%至4%升幅,默克則預期,其09年銷售額達242億美元,較08年微增1.2%。
默沙東亞太區傳訊部高級董事董偉成指,在這輪經濟衰退期,部份病人心態轉變,甚至會「一粒藥分兩次食」,「亞洲區較嚴重,因區內大部份國家沒有健全醫療制度,醫療保險滲透率偏低,故病人多要自付醫療費,而現時不少人失業,部份病人會『諗縮數』,只食半粒藥。」儘管醫生和製藥商已極力勸阻,惟這趨勢未見減慢。
失業惡化 病人自行「減藥」
董偉成沒有正面回應默克會否因應時勢調低藥物售價,但強調公司一直將病人利益放在首位,不會只在意利潤,「這個經營理念看來很奇怪,但歷史證明可行,若每項研發和銷售也以利潤先行,默克可能已經完蛋。」
提供津貼
美推醫保 藥廠參與
人口老化是全球面對的重大問題,因此中美兩國正積極推動醫療改革,冀長遠減輕政府負擔。
人口老化成全球隱憂
中國今年初公佈未來3年實施的8500億元人民幣醫改大計,以建立基本的醫療保障,及健全的醫療服務、藥物制度和公共衞生服務,目的是於2011年實現全民保健,中央出資更接近40%,較以往參與的比例高7個百分點。
美國方面,總統奧巴馬去年參與大選已希望為全民提供醫保,雖曾惹來業界和共和黨反對,但近日進展轉趨樂觀,《紐約時報》與哥倫比亞電視民調顯示,85%受訪者認同醫療制度要重整,大部份更願意多繳稅款讓全民受惠。
各大藥廠亦於6月底讓步,應允未來10年向參與自購藥物計劃的長者及殘疾人士,提供最多半價的優惠。默沙東亞太區傳訊部高級董事董偉成亦同意,由於失業率飆升,部份病人難以應付醫療開支,而美國醫務所亦不願為無投保的病人診症,因此美國確有迫切需要進行醫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