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購物消費模式明日起發生革命性變化,超級市場、便利店、個人護理及化妝品店將不再向消費者主動派發膠袋,索取膠袋需繳付每個0.5元的膠袋稅。有調查發現95%市民知悉明日實施膠袋徵費,有登記商戶向環境保護署申請,準備徵收每個1元膠袋收費,將額外款項轉贈慈善機構。
記者:蔡建豪 林社炳
目前已有逾2,000間合資格商戶,向環保署登記成為徵收膠袋稅的零售商。其中一家是擁有十間分店、售賣行山用品的保捷行自助旅遊專門店(Protrek),表示明日起會向顧客收取每個1元的膠袋收費。該公司發言人向傳媒表示,已向環保署提出申請,並獲准許在電腦系統不能處理以毫子為單位的情況下,可徵收多於0.5元膠袋收費,但需向顧客清楚交代多收款項的用途及原因。該公司準備將多收款項全數捐贈慈善機構,明天會在店內貼出相關告示。
籲勿濫發不織布袋
膠袋徵費宣傳已久,環保組織「綠領行動」上月成功以問卷形式訪問811名市民,結果發現95%受訪者知道本港明日起實施膠袋徵費;97%知道每個膠袋需支付0.5元;82%知悉有手挽或攜帶用途的膠袋需要徵費。大部份受訪者亦能正確指出光顧超級市場、便利店和個人護理及化妝品店,需徵收膠袋費。
綠領行動總幹事何漢威認為,調查結果反映政府過去一個月的宣傳計劃有顯著效果,相信大部份市民明日會自備購物袋。他又呼籲零售商不要濫發不織布袋,市民也不應索取過多,因為不織布袋所使用的塑膠量比背心膠袋多30至40倍,「有時市民拎太多放喺屋企唔用,反而會製造更多污染。」
邱騰華宣傳遇抗議
環境局局長邱騰華昨在將軍澳宣傳使用環保袋活動時強調,留意到近幾天有超市偷步收取顧客徵費的情況,他指目前仍未知道背後原因,期望企業與消費者增加溝通、避免誤會。對於有生產商以預先包裝的形式,逃避膠袋徵稅計劃,他直言有關做法意義不大,「個袋裝唔到其他嘢。」商戶更違背消費者環保意欲,或會有損商譽。
民間組織「107動力」昨在宣傳活動期間到場抗議徵收膠袋稅是好心做壞事,直指此舉並非一項環保政策,他們高呼口號指「邱騰華,講大話!」該會成員曾嘗試衝向邱騰華遞交請願信,並與商場保安人員發生推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