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心直說:外資零售商難攻香港市場 - 胡孟青

青心直說:外資零售商難攻香港市場 - 胡孟青

假期前有報道指剛登陸香港兩周年的英國家居建材店B&Q,以整合業務為理由,擬於年底前撤出香港。這一家堪稱媲美美國HomeDepot的連鎖店,若壯士斷臂應非單一歸咎於經濟氣氛,死因應該追溯到事前市場調研工夫未做足,以為市場一片好景股東具份量就殺入嚟,誰知唔少香港人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好多人連換燈膽都要假手於人,更遑論鋪地板整窗簾。
港人日日返工任老細魚肉,邊度搵精神DIY,佢哋嘅床單被套枕頭套質地雖然好好,卻被嫌唔夠花款,一言以蔽之就係水土不服,進軍香港前負責做市場調查者應該打手板。B&Q在內地叫做百安居,自1999年進入中國已足10年,60多間分店遍佈全中國,卻做得有聲有色。
唔係因為內地人做手作嘢同埋空閒時間較香港人多,而係B&Q在內地勇於與地頭蟲如青島海爾合作及與上海一家家居裝飾建材供應商搞合營,由對方提供土地,例如佢哋代理海爾嘅廚櫃裝置,有助大大擴大客戶群及生意額。

轉攻內地有聲有色

1994年進軍香港的沃爾瑪(Walmart),及於1996年趁前者敗走後以為可以成功人棄我取的法國家樂福(Carrefour)同樣以失敗告終,分別只係前者捱咗兩年見勢色唔對即閃,而後者足足捱咗4年。香港屋細人多,邊度有咁多地方擺放大大箱廁紙及大大桶洗衣粉,供應商又唔鍾意佢哋減價頂爛市,但係佢哋統統都可以成功在大陸創出一片天,連B&Q都捱唔住香港嘅營商氣候,看來問題已經唔在於佢哋,而係敵不過本地高昂嘅租金,皆因佢哋無十萬呎都好難成舖,而本港最大兩家連鎖超市皆由地產商經營,擁有先天優勢,呢個係最理想嘅排外武器。

宜家傢俬成功非偶然

B&Q在香港12萬呎店舖樓面將由來自瑞典的宜家傢俬續租,歐美中俄皆有分店的宜家,去年營業額超過200億歐元,自上世紀80年代進軍香港後一直很成功。有一點好重要,宜家傢俬早於1975年已在香港開業,繼1988年怡和太平洋取得特許經營權後,牛奶有限公司於2002年進一步收購了總公司旗下香港及台灣的宜家傢俬業務,有具備強大本地零售經驗作後盾,成功非偶然。
胡孟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