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問朋友金融海嘯損失了多少身家,一般中產人士都會損失40%到50%。不過,如果在金融海嘯後,用五天時間寫出一個高水準的劇本,那麼也許金錢損失多少也值得了。因為說到底,藝術儘管也都是有價的(至少買票入場就要花錢),但一個作品在社會的延續回響,卻難以用數量化的金錢計算。
寫辦公室政治的小說與戲劇很多,以「生活與生存」為題是相當沉重的名字。進入辦公室,可說為了生活,但種種人事糾葛,使一個人很難不受引誘,又或者是不得不捲入權、色、錢的糾葛中。齊宣王講的「好勇」(權力)、「好貨」(錢財)、「好色」這三種「疾」(毛病),在都市上班族之間,在一間公司辦公室裏,互相糾纏。你原本為生活而上班,卻發現自己不能不玩權、錢、色的遊戲。已經不是為了生活,而是為了生存。「叢林法則」的弱肉強食,其實相對人類社會來說,還是比較公平的,都市上班族的「生存法則」比叢林多了許多勾心鬥爭,爾虞我詐、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
這是喜劇,更是悲劇,兩個男主角之死,締造震懾的悲劇氣氛,但其實女主角在終場前的惘然眼神,流露更多對人世的悲傷。
張愛玲說過:「最可厭的人,如果你細加研究,結果發現他不過是個可憐的人。」無論是張艾嘉自己演繹的女主角張威,還是她筆下的其他角色,在面目可憎的背後,正流露作者對這些人不得不為生存而變得殘酷,深表同情與憐憫。是的,他們,或我們,都是可憐人。
人稱「張姐」的張艾嘉,在她絕大部分的電影作品中都流露溫柔的愛心。她的電影我很少錯過,不是因為我跟她熟悉。不,其實我是跟她的叔叔張文藝(作家張北海)非常老友。她與這個叔叔關係親密,所以她叫我Uncle。我極少與她見面,但心裏把她當作值得驕傲的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