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行車橋捱76年現大窟窿海珠橋擬變步行橋

廣州行車橋捱76年現大窟窿
海珠橋擬變步行橋

現年76歲的海珠橋,作為廣州最老一座跨江大橋,一直都是連接珠江南北的一條交通要道,但隨着車流量越來越大,年邁的大橋,即使如何保養,仍毛病不斷,今年初甚至突現窟窿,現正進行大修,引發海珠橋究竟要重修還是重建的爭議。讓海珠橋變身為一條步行橋,民間的呼聲越來越大。

港人熟悉的海珠橋建於1933年。由於它近年不斷出現質量問題,為其提供建橋鋼材的英國企業,四年前提出一個海珠橋急需轉型的意見,指由於車流量多,橋的鋼材大限已至,到了百年大壽,進入疲勞期,安全已出現隱患,如繼續使用,應進行疲勞強度測試,並進行加固。2006年海珠橋被檢測評定為不合格等級的橋樑。

市民:欣賞美景勝地

對此,廣州市政部門對大橋制訂了疲勞測試方案,並在上月展開了近年最大規模維修,預計本月中下旬完工。除了兩邊引橋加固維修,兩側上橋的步梯也納入大修範圍。當局更準備在亞運會後,對橋進行更大規模的加固維修,甚至可能會封橋。
面對海珠橋垂垂老矣,將海珠橋變身步行橋的聲音越來越大,希望令這條歷史老橋延長壽命,亦成為一道欣賞美景的勝地。「如果能成為步行樂園就好了!」住在海珠南的關女士說:「從沿江西路到濱江西路,海珠橋不過200米長,步行不會覺得累。但因車流量太多,廢氣逼人,我常常都是坐車過橋,從車窗看到美麗的珠江景色,卻無法駐足停留,讓人心生遺憾。」
廣州市有關官員表示,正研究有關建議的可行性;但也有相關人士持審慎態度,認為「海珠橋交通繁忙,如果取消行車,是否會造成區域大塞車?需要全面分析」。
海珠橋北接起義路,南連江南大道北,是南北跨江交通要道。假如禁止行車,車流便只能取道西側的解放橋或東側的江灣橋,需要借道的距離遠不止幾百米;加上繞道的車流量也臨近飽和,「海珠橋禁(車)行,必須慎之又慎」!
廣州《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