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曾特首,聽到市民的心聲嗎? - 盧峯

蘋論:曾特首,聽到市民的心聲嗎? - 盧峯

從○三年七月一日到昨天,經濟從不振到復蘇到再跌入深淵,威脅市民健康的從沙士變為豬流感,特首從董建華換上曾蔭權。不變的是市民爭取雙普選的決心,不變的是市民當家作主的願望,不變的是市民對政府失政的怨氣及不滿。
只要到維園看看,只要在鵝頸橋街頭聽一聽,只要在中區政府總部站一站,就可以清楚看到如水般的人潮及他們的強大決心,就可以毫不含糊的感受到爭取盡快落實雙普選的強大呼聲,就可以體會到那股不懈的堅持。
為甚麼市民有那樣的堅持呢?因為市民對民主政制的渴求不是一時一刻的,是真正的、長期的,是不離不棄的。從回歸前開始,市民已透過不同的集會、行動、投票表明對民主政制的盼望。回歸後,儘管北京中央政府一再粗暴阻撓,儘管北京政府的同路人千方百計想帶市民遊花園,市民都沒有氣餒,都沒有受蒙騙,反而更積極,更有力的表達對民主的訴求。昨天的腳步聲、呼喊聲就是要再次向北京政府、特區政府及千方百計拖延雙普選的人表明,我們不會放棄,市民不會放棄。
為甚麼市民還要這樣踴躍上街呢?因為市民知道特首及特區政府對落實雙普選毫無承擔,只懂左閃右避,必須以行動向它施壓才能避免民主進程倒退。事實上特首曾蔭權先生在推動政改方面的成績極差,經常言而無信。○五年他接替董建華成為特首後曾表示會着力打開政改的死結,讓政制發展不會原地踏步,誰知他提出的是個帶市民遊花園的政改方案,連基本的普選時間表及路線圖也欠奉。
○七年特首選舉時,這位曾先生信誓旦旦的說要在政改上「玩鋪勁」,平息社會的分歧。可是到他上任後,政改再次成了可有可無的東西,不久後他更以金融海嘯為理由推遲政改諮詢,讓他的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可以白人工。
若果市民昨天不踴躍站出來表明對雙普選的訴求,曾蔭權政府便可能再次拖延政改諮詢,便可能會以暗渡陳倉的手法保留功能團體這樣的政治特權,令雙普選變得有名無實。
市民願意年復一年頂着酷熱走上街頭爭民主還因為民主是打破目前政治僵局,減少施政失誤的獨步單方。在現時的畸形政治體制下,沒有民意基礎,沒有認受性的特首在施政時只能不斷向財團利益,特殊利益團體讓步,根本無法也無力為社會作甚麼長遠的規劃。遇上問題的時候,特首及特區政府想到的是公關策略及政治化妝術而不是實際為市民解決困難。結果是,曾特首的所謂「問責團隊」、「政治任命官員」人數越來越多,薪酬越來越高;施政的效率及質素卻毫無起色,市民及上班族的處境不斷惡化,社會的怨氣有增無減。
市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深深知道只有實行雙普選,讓人民當家作主,現時政治上的種種「奇難雜症」才有機會治好,內耗空轉的困局才有可能打破。昨天,市民以踏實有力的腳步聲表達了願望,提出了解開政治死局的辦法。北京政府聽到了嗎?特首及特區政府聽到了嗎?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