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美容纖體蔚然成風,安全問題令人關注。有女士在美容中心接受射頻儀器消脂療程後,身體多處皮膚出現損傷及水泡。有皮膚科醫生指出,主流醫生不會建議將射頻用於美容纖體,政府應規管只由醫生操作射頻儀器。
身形略胖的女事主黃小姐身高150米,體重約118磅,為追求更完美體態,她於今年4月到一美容中心以13,500元訂購一個纖體修身療程,透過醫學美容儀器及人手通淋巴等療程纖體。
黃小姐表示,纖體療程包括一項射頻科技,職員指透過射頻儀器近距離向皮膚射出電磁波,加熱皮下組織至特定的溫度,令皮下組織收緊及溶解脂肪,達至纖體效果。
如同火燒多處損傷
當接受第一次射頻後,大腿多處皮膚即出現紅腫,面積不算太大,職員指應為皮膚敏感,之後兩次使用射頻沒出現問題,「到5月第四次做射頻,皮膚即時有紅腫,職員仲話係敏感,畀咗啲藥膏我搽。」
惟當日離開美容中心不久,她開始感到曾接受射頻的部位有如同火燒的灼熱,之後返家檢查,發現手臂和腹部皮膚出現多處損傷,且起了一些細小的水泡,臀部皮膚也有紅腫。
事發後翌日,黃小姐返回美容中心向職員展示傷勢,獲再提供藥膏塗搽,她要求美容中心全數退回該療程費用,卻不得要領,「傾咗兩個月,次次公司派唔同職員同我傾,只肯賠番受傷嗰次療程嘅費用,約九百幾蚊餘款就唔可以退,只係畀我升級更貴嘅療程,但我根本冇信心再用呢啲儀器。」
黃小姐不滿美容中心從無向客人講解使用該儀器的風險,出事後又沒交代其受傷屬意外還是人為所造成,她已循小額錢債審裁處向有關美容中心索償及要求退回全數療程費用。
本報曾聯絡有關美容中心,至截稿仍未獲回覆。檔案編號:0526048
業內意見:射頻非人人合用
美容業總會創會主席葉世雄指出,射頻科技在本港美容界應用已有四至五年,比較激光或彩光等醫學美容,射頻的危險性較低。
葉世雄表示,醫學美容的射頻科技,可分單極及雙極,單極射頻可滲入較深層的皮膚組織,而雙極射頻滲入深度較淺,相對較安全。射頻的原理似隔空燙衫,操作時要不斷打圈,不可太貼近皮膚,也不應停留在同一部位過久,否則有機會灼傷皮膚,體內植有金屬及敏感皮膚人士不宜使用。
醫生意見:不建議用於美容
皮膚科專科醫生史泰祖表示,射頻是醫學儀器,透過電流產生熱力,可用於切割手術,主流醫生不會建議用於美容纖體,如使用度數過強,可能會傷害皮膚。史醫生說,使用射頻應由醫生操作,他批評政府監管不力,沒有限制只有醫生才可使用醫學儀器。
社會服務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傳真:37112468
網上捐款: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donate
各類表格: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forms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