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通縮才是真正敵人 - 盧峯

探針:通縮才是真正敵人 - 盧峯

究竟現在該擔心出現通脹還是通縮呢?
從近期各國包括中國、香港、美國公佈的經濟數據來看,物價已出現較明顯的跌幅,消費物價指數升幅即使未變成負數也已接近零。而隨着經濟仍然放緩,全球總需求疲弱,物價仍有再下跌的空間,通縮似乎成了難以避免的情況。
表面上看,物價持續下跌或通縮好像是個好消息,因為領固定薪酬的上班族購買力將因此而上升,生活所需費用將會下降。問題是在通縮中下跌的不但是物價,企業的投資意欲也將會下降,經濟活動也將會疲不能興,裁員減薪更是通縮的必然結果。換言之,通縮將令經濟弱上加弱,難以復元翻身。日本九十年代以來的經濟弱勢就跟通縮息息相關。
但是也有不少市場人士認為物價下跌是短期現象,真正該擔心的是通脹。他們認為各國政府狂開水喉、濫發鈔票救市托市後,全球貨幣供應急增,加上利息處於超低水平,資金、借貸成本接近零,很容易催生另一個投資泡沫,引動商品及物價大幅飆升。有的人估計,在銀行水浸下,石油及其他商品價格將重演去年那樣的瘋狂升勢,引發嚴重甚至超級通脹。
從一般經濟條件來看,大量加印鈔票,大幅增加貨幣供應的確會導致通脹升溫。但全球經濟目前出現的是異常的經濟狀況,是財富大規模蒸發,是一個又一個金融黑洞。單單是美國、美國房地產市場泡沫爆破已蒸發了數萬億賬面財富。再加上按揭掛鈎的金融產品,過去一年多來全球金融體系消失掉的投資額數以十萬億元計。
此外,大型金融機構因投資減值、損失而出現的資金黑洞同樣數以萬億計,同樣令金融機構聞投資色變。
聯儲局、歐洲央行、日本央行提供的量化貨幣寬鬆政策即使再慷慨,再寬鬆,真正流入金融體系的資金仍然相當有限,而由金融體系流入實體經濟的資金只有更少。可以說,各國央行新印的鈔票遠遠不足以填補金融黑洞,遠遠不足以補回被蒸發的財富,所謂引發惡性通脹更不知從何說起。
真正令人擔心的是對通脹不必要的擔憂,這種憂慮將促使各國政府、央行改變現時大手筆救市的政策,改為收緊開支、提高利率對抗通脹。要知道全球經濟像奄奄一息的病人,需要「輸血」、「輸氧」(增加貨幣供應)才能維持心跳。一旦政府及央行停止「輸血」、「輸氧」,全球經濟的病情將會惡化,可能像三十年代大蕭條或日本九十年代那樣病入膏肓,十幾年也不能痊癒。
逢周三、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