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禮物 - 高慧然

二手禮物 - 高慧然

姨媽從美國寄了一箱禮物給我,由二手書、小擺設至貓玩具應有盡有。
姨媽在大學任教,有十多個志趣相投的同事,對物質要求甚低,極少買衣物換季。兩年一度,她們會將舊而質優的家居用品及衣物拿出來,大家互換,這樣,既滿足了換季欲,也節省了開支,最重要的,是相當環保,對地球有益。今年,姨媽為自己換了幾條頸巾、一幅落地窗簾、吊燈,還換了些貓玩具和二手書寄給我。
長這麼大,還是第一次收到二手禮物,由美國寄到香港,郵費其實比禮物更貴。望着這些東西,想到姨媽的一番心思,覺得甚有意義。環保,是一種意識,而非姿態。一個政府,要建立公民環保意識,不是空喊口號,更不是借環保之名討好大商家,而是加強環保教育。
在香港這樣一個物質都巿,殺死幾隻背心袋就沾沾自喜,以為追上了綠色潮流未免幼稚,想想看,香港人一年換季買多少衣物手袋?其中有多少會在未剪牌之下被淘汰?這邊廂用少了兩隻膠袋,那邊廂半年內換了三款手機,更被限量版相機折磨得寢食難安是很多人的寫照吧?還有,搬家頻密的香港人,在住房裝修上面又有沒有環保意識呢?我住的地方,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幾乎沒有幾天是耳根清靜的,樓上甫裝修完畢,樓下接棒,然後是隔壁的隔壁……香港人的裝修,是把舊裝完全換掉,即使那舊裝,不過是半年前換上的。
從公民教育入手,改變消費觀念,才是長遠的環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