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漁農自然護理署過去兩年在當地蠔排的普查發現,有20%蠔苗及3.6%生蠔鎘含量超標,最高超標一倍。有36%及6%生蠔分別含可致食物中毒的諾沃克病毒及甲型肝炎病毒。有專家稱,以超標一倍的生蠔計算,成年人進食一隻大蠔已超出每日鎘的攝取量,長期可致癌。 記者:陳沛冰
流浮山位於后海灣,蠔排逾2,000個,去年淨蠔肉產量211噸,佔全港蠔肉供應不足一成。蠔民從內地進口蠔苗,用吊掛形式在海面,用半年至一年時間養肥成生蠔出售。
漁護署於07年10月至08年2月及08年10月至同年底,抽取約200個生蠔樣本,化驗重金屬鎘、銻、鉀、鉛、錫及病毒。結果發現7個樣本鎘含量超標,達2.1ppm至4.1ppm;72個樣本含諾沃克病毒及12個樣本含甲型肝炎病毒。該署又抽驗200個蠔苗樣本,當中40個鎘含量超標。現時法例規定鎘含量上限為2ppm。
該署曾化驗后海灣水質,發現大腸桿菌及鎘含量符合標準,生蠔鎘含量超標,是因蠔苗從內地進口時,已含有重金屬。現時蠔苗主要來自廣東省沿岸如珠海,當地蠔民也會從其他地方收集蠔苗轉售。食物安全中心昨公佈的食物安全報告,發現市面三個鮮蠔樣本鎘含量超標。
消息指漁護署認為鎘超標情況不太嚴重,暫時不需取締流浮山蠔排,但必須提升生蠔質素。該署曾聯絡廣東省漁業局,尋找優質蠔苗養殖基地。今年初曾帶本地蠔民到廣東台山、陽西,視察水質及環境,該處共有50個養殖場,被內地列為無公害養殖場,附近沒有污染源。
鼓勵進口優質蠔苗
漁護署鼓勵蠔民從內地優質養殖基地進口蠔苗,進口後將蠔苗化驗,但仍可能「有個別蠔民唔聽話」,若證實生蠔食用不安全,可用現行法例檢控。
浸會大學生物系教授黃煥忠表示,一名體重70公斤的成年人,每日最多可攝取70微克的鎘;以蠔肉含4.1ppm鎘計算,進食17.5克蠔肉攝取的鎘已超標,「食一隻大蠔已可能超標」。若生蠔鎘濃度很高,可致急性中毒;長期進食可影響生殖系統、心臟肌肉、引致腎衰竭甚至患癌。他指蠔苗在養肥期間,蠔肉的鎘會稀釋;蠔肉含鎘超標一倍,顯示蠔苗的鎘濃度很高,當局必須嚴格規管進口及繼續改善水質。
香港蠔業總會會長陳天才表示,因業界已進口今年需使用的蠔苗,故明年才能向優質養殖場進口蠔苗。成本或會上升一成,屆時批發價可能由現時30多元一斤,相繼增加一成。
政府生蠔化驗結果
食安中心抽樣地點:劉勝記(流浮山正大街49號)
測試結果:含鎘3.0ppm
食安中心抽樣地點:仔記海鮮(元朗大橋街市M62號)
測試結果:含鎘2.7ppm
食安中心抽樣地點:金有魚枱(元朗同益街市123號檔)
測試結果:含鎘2.8ppm
漁護署抽樣地點:流浮山蠔排抽取約200個蠔苗樣本
測試結果:40個含鎘超標
漁護署抽樣地點:流浮山蠔排抽取約200個生蠔樣本
測試結果:7個含鎘2.1ppm至4.1ppm
註:鎘含量最高2ppm
資料來源:食安中心及漁護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