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他死了,然後我們開始懷念他。
在一個令人沮喪的下雨早上,在網上新聞裏接收到兩則死亡消息,花拉與米高。男人都愛花拉,一個男子在MSN上告訴我,是花拉教曉他何謂女人的性感。花拉的笑容,讓我想起久休復出的紅姑。嫵媚而乾淨。
但米高,真教人心折心碎。喜歡音樂的人,沒可能不喜歡米高。就算他的私生活曾經有多麼爭議,就算他後來變得「面目全非」,只要站在台上,只要他再開口再跳舞,他還是那個萬人迷米高。
他和麥當娜,kingandqueenofPop,就像我們這裏的張國榮與梅艷芳,代表了整個八十年代的精華。八十年代,就是一個繽紛虛幻又滿佈危機的年代,前期是冷戰、鐵幕、大饑荒,後期是革命、圍牆倒下。舞台上的特色,是浮誇、華麗、可一不可再,不甘平庸,就是一種可稱作glamour的東西,跟別的年代都不一樣。於是懷念米高,同時是懷念一個年代的情懷,這是一種全球性的集體回憶。在人人都沉迷於YouTube的個人自選娛樂的年代,不可能再有像米高這樣的巨星。不是人的問題,是媒體的變遷,價值觀的轉移,人際溝通模式的改變,決定了一種表演形式的不可再現。不會再有這樣的天才,不會再有這樣的唱腔,不會再有這樣的傳奇。傳奇是死亡之咒,從一開始,他已經在創造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