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最出名的是吃什麼?」我問。
「黃鱔飯呀。」主人家說。想起了,從前在中山,也有人做過,味道的確不錯,在台山當地吃,應該更好吧。
「我們已經安排好,到台山第一家興華黃鱔飯酒樓去試。老板聽說你要來,特地從外國趕到。」友人說。
到了一看,地方簡陋,但我們不是來吃地方的。不坐冷氣間,到開放的茅屋大廳去,旁桌擺滿了食材給我看,計有馬須草、蘿蔔、鬼爪螺和番薯。
鬼爪螺是一種像迷你恐龍爪的生物,附在海邊岩石上。從前在香港也很多,我在清水灣邵氏片廠生活時,常到西貢僱一艘小艇,拿了一瓶孖蒸出海。船伕搖到小島,用鑿子在岩石上挖鬼爪螺給我,剝了殼就那麼生吃,甜美得很。喝了酒,醉醺醺,就那麼在船上睡午覺,一個電話也沒有,的確逍遙自在。
台山的鬼爪螺很瘦小,灼熟了沒有什麼肉吃,我在西班牙試過大型的,有手指那麼粗,才稱得上啖啖肉。
馬須是種野草,用來煲生魚湯,是台山的家常菜,回鄉者一定先點這道菜,以慰鄉愁,對我們這些不是土生土長的人,也算是一道清湯。
重皮蟹很肥,膏也多,台山的好處是靠海,能嚐海鮮,但河魚也不少,山珍更多,肥美的蘿蔔用上湯來熬個六小時,其他什麼材料或調味品都不加,已清甜得要命。主角當然是黃鱔飯了,問老板怎麼做?
「先洗淨米,煲水,等滾,抓一把黃鱔就那麼扔進鍋裏,飯炊到半熟,把黃鱔取出,去掉骨頭。另加薑片和醬油,再煲到熟為止。」他解釋。
「最古老有種做法,」我說:「飯回鍋時,再劏大量黃鱔,只取其血,淋上再炊。」
「可以試試。」老板說:「照你那麼說,一想就知道味道會更好。」
雖然是自己想出來的,講成古法,說服力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