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高積遜暴斃,全球哀悼。中國的年輕人,親美崇洋,浩浩蕩蕩,在全球一體化的熱潮下,紀念米高積遜。北京、上海、成都,燭光哀悼,如喪考妣,也交了一張與國際接軌的滿分卷。
不錯,米高積遜只是一個半黑不白,裝了彈簧發條的塑膠蹦跳天王,聲音不男不女,不像成人,也不似嬰兒。但美國文化霸權,是很現實的事:身為中國下一代的一個青年男性,在北京銀泰中心柏悅酒店的秀吧,消費一杯香檳,一百五十元,堂內有一支加拿大樂隊,左擁右抱,不是北大外文系貌似范冰冰的校花,就是清華大學工商管理學、剛考了托福準備今年就去紐約州立大學讀碩士的那位徐靜蕾,在米高積遜噩耗傳來之夜,如果熱淚盈眶,表示你是「MJ」的粉絲專家,立時哀悼天王之死,身份、品味、地位,自然比「紀念周總理忌辰幾多周年」或「回顧五四運動九十周年」,更令人尊敬。
這就是世界現實和國際潮流了,對不對?香港一些大學,在北京的面試,也學着趕時髦,考題之一,赫然是「人們為什麼喜歡米高積遜?」
香港的大學,水準不怎麼樣,北上考中國的精英,他以為在拍中國青少年的馬屁,豈知這樣的「通識題」,就鬧笑話。
首先,米高積遜,中國大陸音譯為「邁可爾.杰克遜」。當香港人正在吃力向祖國統一看齊,奧巴馬的老婆米雪兒叫做「米歇爾」,香水不叫仙露而改稱「香奈兒」,而通稱的維珍尼亞州,也很乖地統一為「弗吉尼亞」的時候,在中國的考題,一照面就是港譯的米高積遜,就犯了入鄉不懂隨俗、搞地方主義、變相港獨、傷害中國人民感情之罪。
「人們為什麼喜歡米高積遜?」身為大學,追求的是理性的精確、邏輯的清晰,來到大陸,更要小心。人們,什麼人們?全國十三億的「人們」都熱愛這個整形的橡皮人?從延安出來的老革命家,我們胡總、溫總,就是不喜歡形象腐朽、音樂萎靡的杰克遜,那麼他們還是不是人?「人們」是什麼人?多少個?還有,這樣的考題,預設立場,一看就分辨出:出題目的考官自己,對杰克遜一腔美滋滋的迷戀,你自己崇洋,憑什麼假設來投考香港大學的祖國精英,個個跟你一樣?
這種考題,暴露了香港式的反智,大陸的考生,如果在這道題上打一個叉叉:「人們」有喜歡杰克遜的,但有更多的「人們」,包括法國的樂評家、英國的皇家音樂學院教授,是厭惡這隻雜毛小野猴的,你們香港的大學,如果是這等水平,還要來內地招生,這樣的「國際城市」呵,人們,倒真的要警惕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