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談滙債:強勢市場將「回歸」? - 丁世民

暢談滙債:強勢市場將「回歸」? - 丁世民

在過去一個多月以來,中美就美元滙價和美元資產的穩定性,已作出多番爭議;而金磚四國也就尋求新儲備貨幣這方面,於四國峯會談論過,但最終還是找不到一個新的方向。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日前於一個央行行長會議時亦表示,中國的外滙儲備政策,一貫保持穩定,而不會作出任何突然改變。
影響美滙走勢,除了金磚四國的外滙儲備政策有否更改外,最重要還是由投資氣氛的好與壞所主導。而投資氣氛的優劣,主要可由股市和商品價格這兩大範疇反映出來;但其他較少投資者留意的層面,包括上周英倫銀行發表的金融穩定報告,奧巴馬政府即將推出的稅務改革、金融機構監管收緊;各地銀行的信貸違約掉期合約(CDS)顯示風險回升;國內第二季的信貸額度收斂,嚴打違規借貸活動,經濟數據與現況大相逕庭等等,全沒有被反映在投資市場內。熱錢及資金氾濫,加上今日為半年結,被吹捧為推高大市和商品市場的主因。

基本因素不配合

越有更多的基本因素,與連升3個月的市況越不配合及背馳,看漲者可能選擇接收不到。但無論是股債滙抑或商品價格,實際上在6月份已出現停滯情況,即市況未能續創高位,甚有回落迹象。每一個市場都具有互動性與相關性,金價與環球大部份股市於6月初見頂,而美滙指數及美債價格,則先後見底。
在滙市中,主要貨幣中表現最強的英鎊及澳元,雖然比較其他主要貨幣稍為優勝,但亦呈現後繼無力的樣子;其餘東歐、亞洲及金磚四國貨幣,亦同樣欲升乏力般。
明日為回歸假期,而周五則為美國獨立日假期,究竟半年結效應過後,會是一個怎麼樣的光景?與筆者上季末的強積金虧損4成如斯表現比較,本季亞太股市反彈3至4成,仍然改不了強積金的虧損大勢。
更重要的是,許多手上持有的基金為資產一個不少比重的投資者,亦會質疑為甚麼他們持有的基金價格,表現竟與大市相距那麼遠?此外,從事營商、物流、貿易服務、航運、零售及出口有關的朋友,9成皆還在拉長張臉,他們面上還隱約流露出同一個問題,經濟真的會復蘇嗎?

經濟復蘇有疑點

換個角度說一點利率變化吧。月初炒美國加息,曾令筆者莫名其妙;但英、美及歐元區的利率期貨價格,已升番炒加息前水平,歐元利率期貨更開始植入歐洲央行年底前減息預期。
此外,美債收益率亦已連跌3個星期。長息與短息皆跌,這是對通脹預期及經濟復蘇前景,均投下不信任票的最佳佐證!
歐元、歐洲股市及華爾街,實際上在過去半年沒有升跌,而歐美的金融市場惡化又再浮現,其他跑贏的市場,尚可「不回歸」嗎?各位不妨在回歸日細思細思吧!

丁世民 敦沛期貨行政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