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論:在通縮與惡性通脹之間 - 林少陽

立論:在通縮與惡性通脹之間 - 林少陽

本欄讀者應該知道我對長期通脹及利率的看法。然而,有一點必須指明的是,當我提及通脹風險時,並不是說我認為惡性通脹年代明天就要到臨。我看好磚頭及商品,立論在於投資市場不會在通脹真的來臨的時候,才後知後覺地作出補救式的反應。
通脹是否已殺到埋身?從各國最新的通脹數據看,暫時不是。上周美國聯儲局的言論,亦反映當局目前首要的任務,仍然是防止通縮死灰復燃。香港投資者見識過97至03年的通縮威脅,日本投資者的切膚之痛,更已歷時20年。有日本通縮前車之鑑,美國政府將會不惜一切阻止通縮在美國境內發生。因此,有開動全球印鈔機的大權在手,未來全球一齊發生通縮的機會率微乎其微。

投資者只放眼現在

既然如此,從簡單的邏輯推論,我們將不難得出以下結論:未來的市場周期,將是逐步走向通脹,考慮到去年第四季及今年第一季至今全球央行,破紀錄式大開印鈔機,我們幾可肯定,未來的通脹情況將不會很溫和。然而,由通縮減退到通脹惡化這個旅程之間,中期必須經過通縮消失與通脹溫和的兩個階段。
歷史上,這兩個階段都是投資市場最好景的時間,投資市場有人稱這段時間為Goldilocks,或中國人所說的漸入佳境的時期。管他未來我們將面對惡性通脹,管他借來的繁榮遲早要還,投資者的心態從來都是「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最近一個月的觀察所得,股價便宜增長欠奉的公用類股份並未備受青睞,顯示市場情緒仍然是極度樂觀。市場並無民主,衡量市場情緒的標準,不計人頭只計資金強弱,因此與群眾直覺常有出入。
林少陽
以立投資管理投資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