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世紀金融海嘯,令不少點石成金的財金巨擘,從神壇「打」回凡間,亦將華爾街貪婪無道的市場生態暴露無遺。在過度消費、利字當頭的全球化世代分崩離析之際,回歸市場道德制約,重尋社會福祉及心靈價值,能否為劫後重生的新市場秩序開闢生路?抑或只是資本市場主義徹底滅亡前的垂死掙扎?
從10多年前首部作品《天國與財利》,到即將於本周四出版的新書《美好價值》(GoodValue),身兼聖公會牧職的滙控(005)主席葛霖,一直尋找在唯利是圖的金錢世界,與「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靈性國度之間,畫上一道貫通兩岸的獨木橋。這位被英國《金融時報》形容為「上帝銀行家」(God'sbanker)的獅子行大班,依然堅信金融服務業「對人類福祉具有深遠巨大的意義」。
冀重塑巿場化秩序
世紀海嘯席捲全球,亦捲走不少人的鴻圖霸業,如葛霖在書中所言,「大權旁落的領袖、失掉選票的政客、面對股東不滿在董事會內四面楚歌的大企業行政總裁……」葛霖希望,隨着豪賭玩命式的典型資本主義(casinocapitalism)土崩瓦解,新市場化秩序可被重塑起來,在這個嶄新框架裏,道德價值、普世關懷(如貧窮、氣候變化等)及人本主義,不再是絕緣於市場以外的空洞口號。
營營役役的生活中,他指很多平凡而動人的故事,其實每天都在周遭發生,挑戰着只求安身立命的市場中人,重新思索何謂真正價值。
他引述書中例子說,曾任職滙豐加爾各答分行經理的TimGrandage,從接觸一群街童開始,到1988年毅然辭職,在印度創立了非牟利組織《FutureHope》,收容無數流浪街頭的孩童,在不同崗位上譜寫人生另一篇章。
他笑說,自己對銀行工作依然滿懷熱誠,儘管金融危機暴露了不少市場弊端,銀行業亦絕非聖地,但作為百業之母,他始終堅信,金融服務對人類進步及社會福祉具有重大價值,只要從業人員能秉承正直操守,擇善固執,在市場打拼亦不失回應良知使命,金融市場一定可以再綻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