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下月初向立法會交代設立保單持有人保障基金計劃的細節,根據建議,購買保險的市民須額外繳付保費0.5%的徵費。當局並設立賠償三級制,一旦保險公司倒閉,全年保費10萬元以下可獲百分百賠償;10萬至100萬則獲賠八成;100萬以上不在保障範圍,但投保人毋須繳交徵費。
記者:呂焯均
政府成立的保險業諮詢委員會近日開會,已通過保單持有人保障基金計劃,下月初政府會向立法會滙報,然後進一步研究基金細節,以及立法設立基金的法定管理組織。有不願透露姓名的保險業人士說,基金是由投保市民徵費滙集,政府計劃把徵費定在全年保費的0.5%,估計每年徵費可逾5億元,現有保單和新開保單都要徵費。
十萬至百萬賠八成
日後若有保險公司倒閉而要動用基金,基金徵費便即時調高至2%,以保持基金的償付能力。基金會設置一個滾存上限,當達到上限便可暫停徵費。
由於人壽保單涉款很大,而且投資相連的人壽保險保單,每年保費可達數十萬元甚至逾百萬元,一旦要基金賠償,將佔去最大比例,間接要火險、水險、旅遊和醫療等一般保險的投保人補貼,故政府提出分開兩個基金處理,一個是一般保險基金,另一個是人壽保險基金,壽險基金滾存的上限金額要大很多。
賠償方面,保單持有人所繳保費及索償人同樣受保障,賠償分三級制,全年保費10萬元或以下可獲十足賠償,10萬元至100萬元獲八成賠償,確保小市民的投保受保障,100萬元以上則不受保障,也不用徵費。
不過,政府與保險業仍需聘請精算師,計算所有風險因素後,才能正式決定徵費比率、賠償比率、基金滾存上限等。
下月立會提交細節
該保險業人士指出,雖然賠償設三級制,但投保人可利用「分單」技巧獲得較多賠償保障,例如把一份原本20萬元的保單,分拆成兩張10萬元的保單,所繳保費和保險內容不會有變,但基金的賠償則有十足十。保險業聯會發言人表示,聯會十分贊成設立保障基金,並希望政府盡快落實。
港府現已為銀行存戶及證券投資設立賠償保障基金,保險則沒有。本港有多達數千萬張保單,特別是近年全球興起跨界新產品,名為投資相連人壽保險,投保人繳付的保費實際上是購買一個基金的投資組合,變相是金融產品,因此全港每年保費近年已勁增至逾1,000億元。但金融海嘯爆發後,雷曼爆煲、美國AIG出現財困,令AIG香港子公司友邦保險亦出現退單潮,幾乎被拖垮,之後又發生星輝保險涉欺詐被政府保險業監理處申請清盤。政府與保險業均認為有需要加快設立保單持有人保障基金,增強市民信心,政府下月初會向立法會交代細節。
保單保障基金三級制
全年保費:10萬元或以下
保障額:100%
徵費比例:保費0.5%
全年保費:10萬元至100萬元
保障額:80%
徵費比例:保費0.5%
全年保費:100萬元以上
保障額:不獲保障
徵費比例:不用徵費
資料來源︰本報整理
大企業未必納入保障
【本報訊】不少保險的投購人是公司客戶,包括投購火險、水險、汽車保險等,保險業人士指出,有些已設保單持有人保障基金的國家,沒有把公司客戶納入基金保障,因為私人機構財力較雄厚,毋須依靠基金保障。港府亦有意參考,不打算把大企業納入保障範圍,但中小企業仍需要有關保障。政府會研究以私人機構僱員數目和營業額作準則,釐定是否將其納入保障範圍。
公司客或流失
該保險業人士又說,保險業亦擔心一旦公司客戶須納入保障,即是要向公司客戶徵費,這些公司可能改向新加坡投購離岸保險,因為新加坡雖有保障基金,但制度是事後徵費,當需要動用基金時才徵費,徵費比率則較高。公司客戶為省回每年的徵費,便會外流改向新加坡投購保險,將直接削弱本港保險業競爭力,甚至令現有大企業客戶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