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指成份股巡禮今次主角是半導體龍頭英特爾(Intel),這家只有40歲的業界一哥,一直專注發展電腦微型處理器,為了令公司的科技版圖不斷膨脹,Intel近年正積極進行併購,除了入侵軟件市場,更努力加強手機晶片業務,其極富冒險精神及勇於挑戰的特質,亦因此表露無遺。
記者:陳景揚
科技業總令人聯想到革新、具爆炸力,惟產品卻非普羅大眾可輕易掌握,佔Intel盈利貢獻逾九成的微型處理器(或稱晶片;microprocessor),實際上等同人類的大腦,負責思考及運算,應用範圍層出不窮,除了應用於電腦,其他小至音樂賀卡,大至全球衞星導航系統(GPS)也由它「控制」。
鑽研更強更小晶片
晶片在現今世界的影響力確是無遠弗屆,Intel香港區域總監李榮燊亦指,90年代一個家庭最多只有一部電腦,之後逐漸演變成每間房一部電腦,時至今日,已是一人一電腦時代。對於電腦未來趨勢,他認為會是性能強及更慳電的輕便攜帶式電腦(包括Notebook及Netbook等),故該公司早已投放大量資源鑽研性能更強、更慳電及體積更小的晶片。
困境中擴充 進軍軟件業
李榮燊補充,Notebook在環球電腦市場佔有率於08年已達50%,預期2013年市佔率更可近七成,而用家對晶片的要求只會越來越高。
事實上,在晶片市場獨佔鰲頭的Intel亦有艱難時刻,今年首季營業額便減少了13%,毛利率也跌至46%,在困境當下,Intel反積極擴展業務。
除於本月初斥資8.84億美元購入WindRiver,入侵軟件業務,上周二亦奪得諾基亞的手機晶片定單,較早前則為韓國LG電子提供智能電話晶片。
Intel力拓手機晶片市場,亦被視為挑戰德州儀器手機晶片一哥地位的「侵略」行動。
研發併購開支 今年達800億
截至3月底止,Intel持有淨現金35.4億美元(約275億港元),李榮燊強調,Intel一直有物色合適併購對象,「例如在手機技術上,公司在此領域研究略為不足,因此會物色其他企業或技術,以強化這項業務,WindRiver屬嵌入式元件公司,正符合公司業務發展」。該公司於09年用於研發及併購的開支,便預計多達104億至106億美元(約809億至825億港元)。
加入Intel超過21年的李榮燊(Vincent)坦言,Intel其中一個核心價值,就是鼓勵員工要risktaking(冒險精神),他相信在科技界,不創新便不會成功,冒險才是生存之道。
Vincent亦以Intel的冒險精神勸勉年輕人,目光不應該只放在香港,「香港是個很細小的經濟體系,中國商機才多,願意放下包袱及包容不同文化,到中國會是個很好的成長機會」。
(道指成份股巡禮逢周一見報)
英特爾小檔案
上市編號:INTC
上市日期:1971年10月15日
市盈率:20.6倍
去年度每股盈利:0.79美元
息率:3.44厘
市值:909.8億美元
已發行股數:55.9億股
上周五收報:16.29美元
兩雄爭霸
18年派息有增無減
在全球電腦晶片競爭上,AMD(AdvancedMicroDevices)及英特爾兩宿敵的鬥爭此起彼落,研究機構iSuppli指,英特爾在09年首季全球晶片市場佔有率跌了2.5%至79.1%,期內AMD卻上升2.3%至12.8%。雖然英特爾市佔率稍降,惟其行政總裁奧泰利尼對前景充滿信心,認為電腦業銷售在首季已見底。
此外,AMD一直向歐盟告狀,指英特爾壟斷市場,上月英特爾終被歐盟重罰破紀錄的14.4億美元(約112億港元),奧泰利尼指單是研究該份長達542頁的判詞足以用上數年時間,故此不要期望英特爾會在短期內上訴。提到此事,李榮燊難免苦笑,「當然有切膚之痛,惟英特爾已踏入次季業績冷靜期,故不便回應」。
不過,財務總監Smith稱,英特爾不會為了支付反壟斷罰款而削減派息或減少投資。事實上,自1992年至2009年的18年間,英特爾從未減少或間斷派息,每股派息金額亦由當時的0.3125美仙增至今年首季的14美仙。
發展迅速
晶片體積未到極限
44年前,英特爾創辦人羅伯特.諾伊斯(BobNoyce)及戈登.摩爾(GordonMoore)共同成立NMElectronics,1968年購入Intel名字專利權,並改名為「Intelco」。當時身為工程師的摩爾認為,半導體產業發展將非常蓬勃,時至今日,單是半導體行業規模已超過2000億美元(約1.56萬億港元)。
根據摩爾於1965年4月19日在《ElectronicsMagazine》發表的半導體密度預測,半導體構造的密度會以每年「翻一番」速度增加,而成本則會以減半速度下降。雖然摩爾在1975年修改其預測至每兩年才「翻一番」,但「摩爾定律」(Moore'sLaw)已被視為科技快速創新的代名詞。以音樂賀卡為例,其內置晶片的運算效能,原來已超越數十年前運算最快的大型主機。
李榮燊相信,晶片密度於未來10至15年也未見頂,故行業仍有龐大發展空間。不過,科技界權威機構iSuppli報告指,晶片密度會於2014年見頂,體積則降至18至20納米便會達到極限。
英特爾里程碑
1965:英特爾創辦人之一戈登摩爾,創半導體事業新思維─摩爾定律
1968:羅伯特.諾伊斯及戈登摩爾離開半導體公司Fairchild,成立英特爾
1971:全球首個電腦微型處理器「4004」面世,同年公開招股,集資680萬美元
1985: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直至07年,中國成為英特爾銷售市場第五個獨立大區
1992:Dataquest資料顯示,英特爾成為全球最大半導體供應商
2004:連續三年獲《WorkingMother》雜誌選為年度百大最佳企業之一
2008:英特爾「Core2」4核心處理器面世,性能提高之餘更節省電源
2009:從電腦半導體業務,進一步延伸至軟件及手機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