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生網頁發放了黃志華在多倫多病逝的消息。
《明報》海外版對這位安省華裔省議員的去世,作出詳盡報導,又引述志華太太幾句話:「他凡事都好認真,工作上忙得不可開交,一餐往往連一盒維他奶,一個麵包也吃不完,他太勞累了。」
港大聖約翰堂宿舍五樓昔日兄弟在電郵亦提及這位兄弟離開人世,講出個人感受。其中以五樓阿嫂智媛說得最貼心:「我們仍可貢獻個人力量,令社區變得有所不同。我們大概仍會多活二十五至三十年,我們仍可一起做些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些的事。我已參加了地球之友的工作,我們需要大量人手,幫做研究、籌款、計劃,游說政府改變政策等等,我們需要大批義工。」
舊生口中的志華,是與他唸中學時有關的。五樓兄弟說的是他大學年代的趣事,多倫多萬錦市民區憶述的是他工作的熱誠,為有需要的人爭取應有的權益。中學時期,志華是我的師兄,有關他的一些生活趣事,則要等到他進入港大,我們同住五樓時才算多知一點,他就是喜歡獨來獨往,宿舍一大班人消夜後,在某宿生房間高談闊論,他走過,卻不一定停下來,加把嘴,說一句兩句。他來時像疾風,去時像疾雨,獨行俠自有獨行俠的樂趣。其後志華移民外地,在當地社區投入工作,為民請命,他的助手說他是「工作狂」,又說他「是一名難得好上司,從不擺架子,做錯事,他從不罵;做得好,他卻讚賞有加。」
志華在人生的軌跡上,不同時期,遇見不同的人,中學的日子與大學的已很不一樣。移民後,他所走的路,我們留在香港的,可一無所知了。
○八年十二月十九日與五樓兄弟聚舊,談到昔日種種,有提及志華這位獨行俠在五樓的逸事,年代太久遠了,口述歷史可不那麼準確,與事實或有出入,但那又有什麼關係呢。
這些年來,偶有來自多倫多的舊生,說起有位舊生在當地社區熱心工作,表現出色,當時不為意,不知道他們所說的,就是當年我們宿舍的那位獨行俠。
志華的下一代,我們所知有限。昔日五樓兄弟,大學畢業後各散東西,當過宿舍主席的黃瑞良(我們口中的黃良),不常見面,祇在九十年代初期,黃良寫了本與管理有關的書,在港台《開卷樂》節目接受我的訪問,談廣告創作的樂趣,商業管理的藝術。黃良離開我們有九年了,最近看《明報》,知道他的孩子長大了,都成為出色的設計師,他的兒子看來極像大學時代的黃良,也就是我們那年代所認識的黃良。那一年黃良與智媛結婚,是五樓兄弟引以為傲的一件喜事。去年智媛出席五樓兄弟晚會,沒有提及她的孩子,一如五樓其他兄弟見面,並沒有說自己的孩子怎樣怎樣。也許,我們這一代與上一代的父母不同之處,就是不再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比較了。
我們在既定人生軌跡移動,在某一時刻,我們會遇上某些人某些事,那可能發生在我們唸小學的日子,那些人也可能是中學、大學,甚至是工作崗位上才出現的,或在社區一起工作的。日後在我們的回憶裡,多以那一時期所發生的種種為依歸,像志華、黃良,對不同時期接觸過他們的人來說,那勾畫出來的回憶片段,當然不一樣。黃良兒子,女兒所設計的衣服,其中兩句「Gonebutnotforgotten」,「Here,there,everywhere.」說出兒女對父親永不止息的想念,教人感動。我們曾經認識而又一起有過一段美好時光的朋友,儘管他們離開人世,已在記憶中淡出,有機會與仍在的友人來一趟集體回憶,這兩句話仍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