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股從3月初至6月12日累計上升近40%,環球股市後市去向的決定因素便集中於聯儲局於本周結束的一連兩天議息會議之後,對經濟狀況的最新評估,及何時將已推出的刺激經濟措施全身而退,包括暗示會否再擴大將於9月到期的購債計劃之規模。
商品價格最近數月的升勢集中於原物料及能源價格,暫時整體物價壓力被其他物價下跌所抵銷(例如食品),反映扣除能源及食品價格波動因素後的核心個人消費物價開支(PCE)指數於4月份只按年升1.9%,故相信處理通脹暫時應不是聯儲局最需要關注的問題。
聯儲局最感煩惱的,應是購債舉動已令貨幣供應增加,而市場對通脹預期上升,非實質通脹水平已迫在眉睫。
美聯儲已明示全力維持經濟增長及物價穩定的決心,預料仍將維持低利率一段時間,筆者預期年內不但沒有加息空間,更因為美國三十年期長債孳息率已由去年底約兩厘半水平攀升至現時的4.43厘,對以長債作定價標準的樓按利率造成上升壓力,威脅經濟復原進度。
聯儲局或擴大買債
因此,美聯儲不排除於年內再宣佈擴大購買債券的規模,以壓抑信貸市場資金成本。比較起歐洲兩大央行,歐央行行長特里謝早前曾明確表示,不會對歐元區採取更多的刺激措施。
基於歐元區內成員國協議盡量保持財赤不超過GDP的3%水平,預計亦有可能更早撤回寬鬆貨幣政策,息率或可能已見底。
因此即使此前公佈的IFO商業信心指數顯示德國經濟復蘇將放緩,但是對其財政狀況較少擔憂,因此歐元近期走勢相對獲得支持。
當早前10年期美國國債孳息超逾4厘以上,其實對美股的估值已構成壓力,因為盈利率(earningsyield)相對公債息率的吸引力已減低。
美股現時股價已反映復蘇預期,若市場情緒再次轉悲觀(現VIX指數反映恐慌情緒處於30以下),股市的波動性將再抽升,美股的反彈很大機會於第二季已差不多完成。7月初美股公佈次季業績,將反映公司實際盈利改善情況。近日新興市場從高位調整,部份亦超過1成。
亞洲股市將跑贏美歐
美股下跌初期雖會拖累新興及亞洲股市,不過相信主要風險其實在於環球風險承受情緒的突變及超買情況,而非本身基本因素的問題,長遠較佳的增長前景應可支持股市較高估值。
隨着滙率效應發揮作用,整體亞洲及大中華股市將持續跑贏美歐。
過往一年每逢股市下跌、風險胃納減弱,美元美債便多成為「避險」工具,預料這趨勢亦即將改變。未來避險資金料將流入美元區以外的資產,對非美元區股、債、滙及商品構成支持。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潘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