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報道指米高積遜的遺體會塑化(plastination)永久保存,該技術10多年前由德國馮哈根斯教授發明。遺體浸在化學液體中三個月抽乾水份和脂肪,再將塑膠物料注入體內,整個製作過程長達兩年,成本數萬元。惟完成塑化後,米高遺體可擺出招牌的Moonwalk動作,讓經典舞姿永遠保留下來。塑化遺體是近年新興的保存遺體技術,屍體被取出內臟後,由專人逐吋逐吋把整塊人皮、脂肪割下,細至每條像髮絲的神經、血管都可展現出來。
靠麻繩鐵架固定造型
遺體會被浸在化學溶液丙酮之中長達三個月,以便脫水脫脂,當抽乾身上所有水份與脂肪後,便放入攝氏零下廿五度的真空鐵箱內一個月,最後注入塑膠聚脂混合物,塑化大致完成。當塑化完成後,屍體便要靠鐵針、麻繩,甚至鐵架、燒焊來固定造型,待硬化後便可展覽。
香港大學醫學院解剖學系講座教授蘇國輝指出,這種保存遺體的技術與傳統的保存遺體技術不同。傳統技術是注入固定液體進入遺體血管內,再將遺體浸在保護液體中,日後要定期檢查,確保肌肉有彈性,已故中共領導人毛澤東及前蘇聯領袖列寧都是以這種技術保留遺體。但遺體不能像塑化般造出不同動作,「塑化咗嘅遺體,理論上可以永久保存,即使當雕塑咁擺喺室外,都唔會有事」。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