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七重天 - 陶傑

美味七重天 - 陶傑

法國米芝蓮在香港品評飲食,讓一些人氣忿不平至今日。
法國人為餐廳給星星,首要看環境氣氛,香港得三星的一家,落地長窗,看見維港夜色。
法國人會品評氣氛,也會給紅酒打分,但論食物滋味的層次,法國人來到中國,就成為鄉下人。
譬如,法國的長條麪包,不放發酵粉,法國人引以為傲。剛出爐的長條麪包,外脆內熱,還有一股爐氣,但北京的燒餅,也是火爐裏烤出來的,外皮一層芝麻,也很脆,北京馬會京菜廳,有一道小燒餅,風乾之後,外皮爽脆如故,裏面的麪粉一點也不黏。米芝蓮的人不敢去大陸,料是未敢私入中華廚食殿堂之故。
北京馬會凱旋廳還有一道「開水黃秋白」。以走地老雞熬六小時,以雞肉切碎成免治,放進湯裏,吸取雜質,雞湯激濁之後,雜質去掉,取其清甘的部份,佐以北京大白菜數葉。這等烹法,法國人不知如何評分。
為什麼?因為不識中國神話典故,就不會欣賞了:盤古太初,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在中間開壁,上清為天,下濁為地,這盆雞湯,即取神話精神烹製,漂湯的大白菜,四両撥千斤,如神來之筆。
西餐是中國的弱項,但北京柏悅酒店六十六樓的西餐廳,從澳洲入口牛肉,牛排鮮酥,炭火烤成的貴氣,也成為北京外籍僑民首選。
論氣氛環境,六十六樓的環窗,看得見長安街的軸線。夜色之中,七重天下,車燈萬點,與東京新宿沒什麼兩樣,除了北京空氣污濁,但只要像香港人一樣,當做天文台說的「煙霞」,不就像仙人了嗎。
凡此種種,皆是法國人說的「感覺」。中國人的感覺,跟法國人不一樣,米芝蓮可以在香港指點江山,香港人垂手並足,是是是,將來登陸大陸,又碰上法國總統會見達賴喇嘛,米芝蓮不理「國情」,胡亂三星干政,就會爆發一場中法戰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