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各國政府各出奇謀谷內需,已掀起一場保護主義風波。內地較早時公佈《關於印發貫徹落實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決策部署,進一步加強工程建設招標投標監管工作意見的通知》,被解讀為實施「購買中國貨」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連德國政府亦希望中國解疑慮。商務部與發改委發出聯合通告,直指這是一種誤解。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亦藉着韓國知識經濟部長官李允鎬到訪時高調回應,指中國正在實施進一步擴大內需的一籃子計劃,經濟運行已出現一些積極變化。在中國應對危機的政策措施中,始終堅持公開、公平、透明的經貿政策,鼓勵進出口貿易,發展雙向投資,為各國企業提供了大量商機。
陳德銘以「家電下鄉」政策為例,就有許多外資品牌中標入圍並受益。而內地媒體報道相關新聞,亦會提到美國亦有「買美國貨」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