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舞台表演的娛樂性、可觀性來看,米高積遜可算是前無古人後未有來者。現在重看他二十多年前的MV或演唱會片段,看他演出moonwalk的舞步依然賞心悅目,禁不住想模仿他或至少隨他起舞。即使流行曲女王麥當娜也給他比下去,更不要說那些只懂賣肉的歌手如BritneySpears或MariahCarey了。
但像很多美國黑人一樣,米高積遜仍然深深被膚色等種族問題困擾。儘管已成了流行樂壇的天之驕子,fans無數,米高積遜仍不滿足,用盡一切方法把自己改頭換臉,花費大量錢財想令自己變成一個「白人」。每隔一陣子,米高積遜的皮膚就比以前白一點,鼻子就高一點,圓臉也刨成瓜子臉。到八十年代末期,米高積遜已幾乎成了另一個人,跟年輕時的樣貌全然不同。
變臉成「白人」後米高積遜是否開心好過一點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但米高積遜想擺脫黑人的身份成為「白人」並不難明白。美國雖然一直標榜是個民族大熔爐,是個有能者居之的地方,但在米高積遜成長的六十、七十年代,種族、身份仍然是個極其爭議性的議題,黑人白人間的關係相當緊張,白人仍掌控着社會各方面。從政治到經濟到審美,白人是真正的話事人,黑人只有千方百計模仿白人才有機會出人頭地,才有機會打進主流社會成為受尊重的一分子。在這樣的氛圍下,米高積遜內心想成為一個白人實在毫不奇怪。比其他人厲害的地方是他不但心裏想,還用實際行動做了,還忍受各種不便、痛苦、嘲笑執意把皮膚漂白。
當然,近二十年來黑人或有色人種在美國的處境明顯好轉,他們在各個領域都有突破,有黑人成為最高法院大法官,有拉丁裔女士成為大法官候選人,有第一位黑人女士出任國務卿。隨着有色人種選民人數大幅上升,有色人種或黑人在選舉上的不利處境更開始減退,去年大選美國人就第一次把非洲裔的奧巴馬選進白宮,成為美國首位黑人總統。
然而奧巴馬在選舉過程中也無法迴避種族、膚色的問題,有白人選民質疑他的愛國心,一些黑人選民則認為他「唔夠黑」(notblackenough),認為他不肯凸顯他的黑人身份。幸好奧巴馬及民主黨處理得宜,種族、膚色問題才沒有成為奧巴馬的「攔路虎」。
從米高積遜到奧巴馬,美國社會的改變不能算不大。只可惜米高積遜再看不到往後的轉變,歌迷也再看不到他的動人演出!
盧峯
逢周三、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