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順利、長康、福來、安定、常樂……每個名字,滿載了中國人美好的祝願;千篇一律的小匣子,萬國旗水滴滴,記載着香港人胼手胝足的日子。
200呎斗室,逼逼狹狹。不怕,有露台唞唞氣,樓下有公園有食肆,有錢人的享受,屋邨都有。花樣百出的通花磚,Y型H型一字型相連型設計,是你的美學啟蒙老師。
關於屋邨的記憶,徐淑敏最記得是冰室地磚,黎耀祥想起經常「高空擲物」的井字形天井,草蜢、家強牢牢記住跑山的日子,那股又甜又鹹的味道,閉上眼仍會嗅到。
牛下、蘇屋,即將告別人間。現今屋邨外形千篇一律,鐵閘密不透風,昔日那種人情味、鄰里網絡和特有風味,惟在記憶長存。
撰文:李全
祥仔 行過天井會驚
井型屋邨,有人說是跳樓勝地,站在地下向上望,猶如四堵牆,陽光再燦爛都照不進來。少不更事的小朋友會向大天井放紙飛機,看誰最慢飄落到地面。
欄杆插蠟燭
同屬井型的順利邨,見證了黎耀祥由中學過渡至社會大學的成長期,祥仔也看過順利邨最美麗的一面。「過時過節,個個都會將啲蠟燭插喺欄杆上面,圍住成條走廊,好靚。不過細個每次行經天井都會急急腳走,因為驚樓上有「嘢」跌落嚟。
「全家6人住喺一間約400幾呎嘅公屋,感覺好warm,放學冇乜嘢玩,通常都係落街打波。政府安排公屋嘅配套好完善,附近一定會有商場同街巿,媽咪好鍾意朝朝去飲早茶,每次都坐番同一個位,有時朝早收工返嚟唔見咗阿媽,就識得去茶樓搵佢。家我雖然搬走咗好多年,但因為邨內有睇慣嘅家庭醫生,有病都會返去幫襯。」
攝影:黃文成
髮型:IvanLee(Headquarters)
徐淑敏 住冰室Feel公屋
謝立文筆下的樣衰阿闊和多黛在彩虹邨長大,阿闊住碧海樓,但他說從未見過碧海或彩虹。雲在虹之上,彩虹邨的上方,就是彩雲邨。邨內樓宇命名均與星宿有關,瓊宮玉宇,白虹銀河,好不浪漫。阿闊未見過彩虹,小時寄居外婆彩雲邨家中的徐淑敏,也未見過銀河。
「細個爸媽唔得閒湊我,就會將我同家姐交畀喺彩雲邨嘅外婆湊,仲有表弟表妹一齊住。外婆屋企嘅階磚好有冰室feel㗎,佢煮嘢好叻,我每次到樓下就會諗今晚食乜餸。嗰陣我哋唔畀落街,最多係隔住道鐵閘同小朋友玩,或者喺走廊玩紅綠燈囉。中秋節好多人點蠟燭玩,老師話煲蠟危險,我驚啲蠟整落塊面度唔靚,所以唔敢玩。」
蘇屋幫 山頭情味
全城將焦點放在已有42年歷史的牛下之際,蘇屋偏安一隅,靜待死亡。依山而建的蘇屋邨,將於今年底及2011年分期清拆,完成近50載歷史任務。邨內16幢樓宇均以花卉命名,屬最早期發展的公屋之一。當年月租要80至百多元,工廠工人月入才約300元,難怪被稱為中產公屋。
許氏兄弟:彩雀樓
許氏文武英傑由冇水冇電的鑽石山木屋區,搬到地靈人傑的蘇屋邨。《雙星報喜》的露台佈景,就是依蘇屋模式搭建。許冠傑(Sam)小時最愛在後樓梯練結他,唱到街知巷聞。回憶o靚仔時代,許冠文和阿Sam愛在走廊彈結他冧女,或花一、兩毫篤魚蛋。講起魚蛋,許家以前很窮,每朝早四兄弟一人一隻盛有冷飯的碗,拿着毫半子到樓下買魚蛋撈飯。老闆好人,每次會給很多湯汁作泡飯,人情味無添加,此情難再。
黃家強:茶花樓
「我喺蘇屋由出世住到27歲,嗰度近山近水,環境好好,空氣清新。我哋住茶花樓三樓,我哋常約埋班男仔上山玩。12樓特別多女仔,個個都幾靚㗎,我哋就成日走上去同佢哋玩。」最好笑是Beyond出道後,不時有歌迷到訪爭睹偶像:「剛開始紅嗰陣,我已經搬走咗,家駒唔識煮飯,要阿媽煮,所以唔想搬,試過好多次有歌迷企正喺屋企門口等佢,搞到家駒都話頂唔順要搬。」
蔡楓華:楓林樓
剎那光輝唔代表是永恒,別人笑我太瘋癲的蔡楓華卻默默記着。00年他大鬧電視台後,凌晨2時帶記者們到闊別10多年的蘇屋舊居憶苦思甜,還追憶腦海中的屋邨之花女友,洋洋自得謂:「我都未試過衣錦還鄉,仲有咁多記者跟住。」蔡楓華還未紅的時候,幫襯過樓下的杜鵑茶餐廳幾次,老闆仍記得他:「佢每次都係一杯茶一件三文治,食完就走。」
明星屋邨拾趣
鄧麗欣(大興邨)
「我出世已經喺大興邨住,好多人以為屯門區治安唔係咁好,但我住咗咁耐覺得冇問題。最深刻係好細個嗰陣制水,有幾架水車嚟『接濟』我哋,個個攞晒紅A膠桶同水煲去拎水,好好玩。」
草蜢三子(鯉魚門道邨)
「嗰陣我哋幾個鍾意去邨後面嘅山頭種菜同捉蝌蚪,我哋入咗行一段時間先搬,啲歌迷知道我哋住邊。以前成日聽到門口出面有啲聲,後尾先發現佢哋喺門口信箱位裝入嚟。有次梅姐嚟食飯,大家逼埋一間屋入面食,仲要梅姐坐住靚車黎到條邨,鄰居都好驚訝。」
劉德華(藍田邨)
「以前附近幾乎日日有人打交斬人,兩間大房打通只得400呎,住十個人。我住嗰座離街市好遠,要行斜路上落,有日我陪阿媽行返屋企,到樓下佢突然話唔記得買葱,叫我返轉頭買,一來一回要成半粒鐘,我話趕住去打波,唔得,佢就兜巴星埋嚟。」
謝天華(秀茂坪邨)
「嗰陣鄰舍關係好close㗎,煮咗好嘢食會同隔籬左右分享,打開門大嗌一聲,附近啲小朋友就走晒出嚟一齊去玩,放學約埋去後山捉金絲貓同摘大紅花,啜佢嘅花蕊,又甜又好味,家我身體咁好,全靠當年食花蜜先咁好抵抗力咋。」
吳卓羲(顯徑邨)
「我住嗰啲係Y型屋邨,因為少開冷氣,一到夏天家家戶戶就打開道門唞凉傾偈。樓下有間好舊嘅士多,擺咗兩部遊戲機,兩三蚊一鋪,我哋放學做完功課就去打街霸,打到夜晚七八點先返屋企食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