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明 專欄作家
英國華人青年聯會最近選出英國十大傑出華人青年,其中有牛津大學學生薄瓜瓜。這位傑出青年最為人樂道的,是在公開照片中衣衫不整,左抱金髮娉婷,右擁碧眼嬌娃。此外,薄瓜瓜還有甚麼成就,大家都不知道。有人於是認為,中共元老薄一波的兒子薄熙來的兒子薄瓜瓜,當選全憑家世。薄瓜瓜歎息說:「今天,中國社會的株連意識太重了,事事都懷疑和家庭背景有關。」他說得對。
從前,中國社會不會那麼重視家庭背景,連通俗戲曲都會唱:「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這種中共所謂封建觀念,當然不容於新中國。
新中國講的是「成分」。所以中共高幹無不有種。就以去年當選的政協委員為例,毛新宇是毛澤東之後,鄧樸方是鄧小平之後,陳昊蘇是陳毅之後,李小林是李先念之後,萬季飛是萬里之後,胡德平是胡耀邦之後,李小琳是李鵬之後。這些高幹之後無不豪富潑天,否則怎能輕易出國留學尋芳,怎能輕易傑出一時。
在民間,「成分」也不能不講。例如打響「中國抗戰第一槍」的國軍營長金振中有個兒子,三十年找不到工作;抗日殉國的國軍中將佟麟閣有個兒子,一九六○年代成為「國民黨反動軍閥崽子」;六四死者有個兒子,中學畢業後,求職處處碰壁,想賣煎餅為生,都不獲當局批准,因為「你爸爸是六四死的」;公開和中共抗爭的高智晟律師有個五歲兒子,每天上學都被監視,隨母親攀山越嶺逃到外國之後,還心有餘悸,問母親:「我真能說話了嗎?真能出去玩了嗎?」可見株連觀念今天實在很重,有大幸,有大不幸。
唐朝中葉,宰相元載驕奢不法,最後奉詔自盡。德宗皇帝把元載死訊告訴他女兒元真一,元真一倒地痛哭,左右喝止,德宗却說:「安有聞親喪,責其哀殞乎?」命人扶起送出。那時候,罪臣的孩子在皇帝面前都可以說話,可以哭啼(《新唐書.元載傳》)。
唐朝晚年,鎮海節度使李錡擁兵作反。他的堂兄弟李銛任宋州刺史,聽到消息,為一家大小量頸作枷,自拘請罪。「朝廷聞而愍(哀憐)之」,只是象徵式薄貶官職了事。那不是隨意株連的時代(《唐國史補》卷中)。
但薄瓜瓜是不該為新中國那種株連歎息的。他應該慶幸才是。沒有株連,薄瓜瓜可能像湖南新化縣楊靚、楊佳兩姊妹一樣,患先天內翻足而沒錢醫治,而要天天爬行半小時上學。她們永遠不可能當選英國傑出華人青年。因為她們無非貧家女,成分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