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初起,股票累積認購期權(Accumulator)成交再度活躍起來,近月更為熾熱,每日成交量可上億美元,惟投資者態度與海嘯前大有分別,並由「大孖沙」主導參與。 記者:黃碧珊、余美玉
曾被謔稱為「Ikillyoulater」的Accumulator,過去令不少富豪損手,但隨着市況回升,市場對該產品的投資意欲亦見回升。比聯金融基金及結構性產品執行董事盧穗欣指Accumulator的銷售金額,與股市、ELN(股票掛鈎票據)走勢相若,但投資者對風險管理轉趨謹慎,每張合約的金額較之前縮減。
他估計現客戶多以現金投資,面對的風險較之前低,即使要接貨,亦只是「坐現貨」,沒有孖展補倉危機。
投資期短至3個月
此外,RBS股票衍生工具及私人投資產品亞洲主管黃集蔚表示,現時投資這類衍生產品者,並非一般炒家,以極具實力及財力的大孖沙為主,「佢哋每張合約閒閒哋200萬至300萬美元,甚至高達1000萬美元都有,部份人喺上年唔係輸好多,甚至有賺。」
恒指衝上萬九點後見阻力,令部份投資者開始擔心,始終股市風高浪急,故有些已接貨的客戶兼玩Decumulator,作為對冲之用。
合約內容方面,專家指現時發行商開出較好條件,例如投資期由過去的一年或以上,縮短至一年內,最短約為3個月。除合約期外,接貨價更可低至現價七折,一般接貨價則介乎75至85%,較以往的85至90%為低。
宜掛鈎波幅細正股
由於合約折讓價「靚咗」,在股市向好時,投資者可賺範圍較闊。例如Accumulator合約對某股票,每日以開始價八折接貨,如合約開始價為每股60元,即投資者每日以48元接貨,只要股價不低於接貨價,可每日賺取當中差價。不過盧穗欣提醒接貴貨風險仍在,如該股票現貨價跌至46.8元,投資者仍須以48元接貨,即以每股高於市價1.2元買入股票。
黃集蔚指出,現時市場上Accumulator較受歡迎的掛鈎股票,包括國壽(2628)、建行(939)及工行(1398)等,均屬可長揸的實力股。以國壽為例,6月18日收市價為28.3元,折讓價約為21元,貼近1月份低位19.9元,故投資者不介意接貨。此外,盧穗欣認為正股波幅越細越好,減少跌穿折讓價風險,賺取較高回報。
投資者對Accumulator條款取向
海嘯前
年期:12至18個月 折讓價:八五至九折
投資方法:孖展 參與者:散戶至大孖沙
現在
年期:3至12個月 折讓價:七五至八五折
投資方法:現金 參與者:大孖沙
變化
年期:縮短 折讓價:較大
投資方法:風險降低 參與者:趨向小眾
資料來源:專家
Accumulator賺蝕圖解
購滙控Accumulator
投資者與銀行訂立合約,在限期內以$52買滙控
開始價格:$65
折讓價:開始價80%,即$52
觸發價:開始價105%,即$68.25
交易日數:249日
股票總數量:99600股(400股x249日)
入場費:$517.92萬($52x99600股)
玩法及風險
小心贏有限輸無限
Accumulator屬結構性投資產品,除股票外,還可與外滙掛鈎,投資者須按合約協議價格、數量,向發行商購入議定股票,年期、金額、接貨時限、數量則每張合約不同,由投資者與發行商釐定。盧穗欣指Accumulator為客戶主導合約內容。
透過Accumulator投資,股價平穩上揚時,可賺取較高差價,增加回報,但這類產品均設有終止價,當正股價格升至協議終止水平,產品即告完結,不能繼續享受平價入貨機會。不過,部份合約因設有保證條款,如在首4星期內股價已升破觸發價,仍可繼續儲貨,惟折讓價較不設保證條款的小。
此外,遇上市況逆轉,仍要按合約接貨,而且多數不設上限,屬贏有限、輸無限的產品,如合約以貸款方法訂立,風險更高。雖然以雙倍儲貨所得的折讓價較多,惟風險相對提高,而盧穗欣指現時使用這條款用家,並不普遍。
名人個案
趙世曾仍須接貴貨
3年前,卓能集團(131)主席趙世曾透過私人銀行,開始以手上實貨股票、外滙等作抵押融資,參與Accumulator買賣,每張單約為100萬至200萬美元。他坦言在投資初期曾賺過億港元,利潤非常可觀,例如當滙控(005)股價為140元時,以110元「平價」接貨。惟後期股市從高位回落,不少合約有一定損失,部份接貨股票仍在坐艇,出現賬面虧蝕;更有部份投資期兩至三年的合約尚未結束,仍須以高於市價接貨。
投資前宜考慮承受能力
他說自己做足風險管理,如同時購入Accumulator及Decumulator做對冲,投資前亦會考慮承受能力,故整體虧損有限,「不會太冒險,投資不會去得太盡」,並指在風平浪靜環境,回報實在非常吸引。